當歐巴馬以宛如強颱的魅力襲捲美國政壇問鼎總統寶座之時,站在圈外的我們或許會遙想起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有過的夢終於在解放種族隔離後不到五十年後的今日實現!歐巴馬在政治上崛起真能讓我們深刻看見夠「黑」的美國嗎?站在圈外的我不敢肯定;八月九號莫拉克襲台風雨飄搖之際,群學邀請了東海大學社會系──趙彥寧教授以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佐以對於田野的經驗引導始終在圈外徘徊的我們「踏入圈內,把腳弄濕」暢談《泰利的街角》這本1967年出版至今暢銷40餘年的經典,貼近真正的城市黑人!

    

   強颱影響下的傾盤大雨,會前我們不禁擔心這場與莫拉克強碰的讀友會!沒想越接近開場時間大雨不但沒有澆熄讀友的熱情,流洩咖啡香的小小書房出現越來越多《泰利的街角》的讀友們,空間中洋溢滿滿的期盼!當趙彥寧老師揚著長髮,以顛覆了一般人對於教授的學究形象出現,可預見今日趙老師將帶給讀友們的思考震撼將不亞於窗外呼嘯的颱風。

   

   趙老師先問了現場有多少讀友讀完了《泰利的街角》為讀友會開頭,接著娓娓道來作者Elliot Liebow1962年到1963年進行〈華盛頓特區低收入戶孩童養育實情〉研究計畫中遇見「泰利」的故事!趙老師從她豐富的田野經驗對現場讀友提出挑戰要我們去思索在我台灣社會中既存的「泰利」,更深一步提到因應不斷流動的社會,「社會學」這門有關研究「我們自己」的學問也該勇敢的踏出學術研究既有的框架,進入研究的人群當中;在趙老師導讀《泰利的街角》附錄的田野經歷與回顧中,讓讀友身歷其境走進了種族衝突依然方興未艾的六0年代美國,看見作者以一介猶太人身份進入黑人的社群當中,與他們建立關係,過程中受訪者也漸漸打開心防,作者才足以寫出這一段細膩的街角故事。

 

   趙老師要我們閱讀《泰利的街角》的中間去思索「泰利為什麼在街角?」同時挖掘當一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結果下,哪些人會被犧牲?並探索而造成這種現象後更深層的社會問題!將此問題發效置於今日看似多元的台灣社會中對於特定族群(原住民、新住民等等)的偏見與結構性歧視,會造成怎樣的結局! 

 

  現場讀友並提出問題希望趙老師能分享在研究所有的社會現象中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上的心得分享,趙老師妙趣橫生的提出他個人生活中的接受電訪的小故事為研究方法做有趣的例證與註腳;隨著老師對於個人研究生涯的分享越來越精采,一位讀友希望老師能再深刻的給予關於田野觀察者相關的建議;趙老師提到部分在性格上較為被動的人從事田野,容易在性格上遭遇所的困難,並開始分享過去在研究同志社群的真實經歷;在趙老師研究女同志的T吧文化之時,女同志的的成員結構偏向於藍領階級的女性,而老師濃厚的學院氣息要打入這個社群中必然有實際上的困難,但隨著關係的建立,才彼此敞開心防,現今田野研究的者扮演的角色不再是找尋耆老聆聽故事的紀錄者,而是必須涉入所研究的「圈子」當中,在某種程度上研究者與被研究者都在某種程度上相互參與彼此的生活,關係的建立會逐漸的使研究者的個性也會慢慢的由被動轉為主動;如同《泰利的街角》的作者Elliot Liebow之所以能用有別於一九六○時代氛圍的眼光繪出他對於美國非裔貧窮男性的獨特見解,關鍵點就在於他在外賣店前他主動的涉入了街角的那群人們。

 

    風雨聲未隨著時間漸晚而歇,好比填滿了小小書房中充滿熱情的讀者也沒有因為讀友會接近尾聲而減少對於趙老師的熱情!今晚,趙老師對於田野以及社會議題的獨到見解好比強烈的暴風,將我們對於社會各個族群既有的刻板印象濃霧給吹散,讓我們能用更清晰的眼光看見在社會許多角落中的人們與他們生活中的困境;但過了今夜,也許不再只是看見,而是參與其中。

文 by 群學小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