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職災家屬回家至少還有家人聊聊天,我回家就只能看著牆壁想兒子。」

                                                                 —一位過勞死勞工的單親母親獨白

 

職災,總是突如其來,對當事人是如此,對其家屬更是如此。突然面臨命運的轉折,任誰都是慌張失措的,一時間甚至忘了還有正義的存在。好不容易從醫療程序中回過神,決意爭取公道,又怎能想像的到,職災勞工或其家屬,帶著傷痛、無助又徬徨的心情尋求公部門的協助,卻又陷入認定、鑑定、談判、醫療復健保險給付、訴訟、補償賠償的龐大行政迷宮之中,獨自摸尋著出口?正義為何是如此的曲折與遙遠。

職災個案爭取正義,總是步履沉重。個人對抗體系的結局,也並非每位不幸的個案,都能成為擊敗巨人的大衛,因為橫亙在職災受害者面前的,是一組極其複雜又殘酷的情境組合。雇主有沒有善盡預防職災的責任,並依法為勞工投保勞工保險?發生職災時,雇主是否依法給予公傷假,並給付原領工資?職災公傷假期間被解僱怎麼辦?職災或職業病認定,如何舉證?認定後如何向雇主求償,如何談判?如何追究雇主的民刑事責任?雇主脫產怎麼辦?失去工作能力,生活該如何保障?如何申請勞保失能給付?過勞怎麼認定?這些分散在不同法律所規範的程序要件,正是職災勞工與家屬遭逢二次傷害的因由,甚至因為曠日費時與壓力,讓受害者在法律程序中被迫選擇放棄,而蒙受更多的損害。

法律體系所建構的坑洞,總是讓職災受害者,跌得更深、更痛,而當前這個攸關所有勞工的職業健康保護體系,非但無法成為職災受難者最大的支持力量,反而成為另一個加害者。當政府面對愈來愈多職災案件量卻毫無頭緒時,本書──《職業,病了嗎?待修補的職業健康保護機制》的出版,正適時的點燃明燈。這本書不只是從學術領域檢討職業健康保護的論文合集,出版者更企圖為「知識」與「行動」之間建立一座橋樑,為體系的改革提供必須的元素和方向。

在現今職災認定體系與支持系統之中,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從協助職災個案的經驗與觀察中,筆者總是苦思著該如何提供當事人及其家屬,更多實質的協助。從職災保險單獨立法、職業安全衛生法修法,以及落實法律行政體系分工的確立,都需要一個更為強大,且從職災受害者角度量身訂作的協助與支持系統。

為職災受害者拓寬爭取正義的窄門,只是職災保護體系的一環,職災當事人及其家屬,還必須面對許多接踵而來的壓力,身體與心理的復健、生計與生活的安頓,乃至於重返就業職場的協助,更應該是重構體系時不能偏廢的考量與設計。因此,除非是針對體系進行翻轉或細緻的修補,否則職災將一直是勞動者最沈重、也最無奈的悲痛。

在職災、過勞頻傳之際,我國的職業健康保護機制已到了非徹底修補不可的時刻。期待本書之中諸多學者的研究苦心,能讓具備前瞻與全面性思維的職業健康保護體系,得以及早落實,還給台灣千萬名辛勤的勞動者,一個遲來的安心職場環境;但筆者更加衷心期盼的,仍是真正零職災時代的來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