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理論再想像

     
 
     書名:本土理論再想像:葉啟政思想的共感與對話

     出版日期:2014.11.1

     作者:黃厚銘等

     定價:380元

     ISBN:978-986-6525-85-8

 

 

【內容簡介】

社會不能無思想,理論不能無根莖。臺灣的社會理論汲取西方養分數十年,藉以成形,因而茁壯,更應時時檢視安身立命之地是否土石鬆動、可會一腳懸空?

本書收錄十篇論文,環繞臺灣社會學家葉啟政的思想,分由「深思:理論解釋」、「餘韻:延伸可能」、「回歸:東方對話」三大方面與之共感、辯詰及對話。各篇文章均接續葉啟政具有東方情懷的蘊義,深信西方理性已為人類社會帶來難以逃遁的危機,因此,本土社會乃必須有更加啟迪、更顧情理的理論想像。

 

 

【作者簡介】

范綱華【主編】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社會學博士,現為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長期參與日常生活讀書會。研究專長為宗教信仰與心理健康、自我概念成長發展歷程、社會階層化與身心健康。

 

黃厚銘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曾任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訪問學人、Georgetown大學訪問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學理論、資訊社會學、文化社會學。長期關注社會學本土化、學術評鑑制度等議題。相關著作有:〈SSCITSSCI與臺灣社會科學學術評鑑制度〉、〈進步的意義:從 VelazquezPicasso談起〉、〈邁向速度存有學:即時性電子媒介時代的風險〉、〈流動的群聚(mob-ility):網路起鬨的社會心理基礎〉、〈社會學理論與社會學本土化〉等。

 

吳鴻昌

臺大社會學博士,曾擔任世新社心系兼任講師,現為中研院社會所博士後研究員。個人研究領域為:經濟社會學、社會學理論、文化社會學、政治社會學。博士論文為《現代性的經濟想像:市場觀念在西方論述中的歷史與知識轉折》,曾發表文章於《社會理論學報》、《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目前研究方向為「經濟的社會理論重建」,試圖讓經濟社會學與社會學理論對話。

 

蔡博方

臺大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專長領域為社會理論、公民身份研究、法律社會學、文化社會學。曾於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與專案教師的職務,目前在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進行博士後研究一年。未來研究方向希望能以公民身份為焦點,整合法律與文化社會學的研究取徑,進一步深化其中的社會理論意涵。

 

羅中峰

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博士。現任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副教授,曾任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科長、專門委員。專長領域為美術史、視覺文化、藝術社會學。代表作品為〈移家之想—沈周關於水村漁樂之桃源想像〉,未來著重於中國美術史課題、以及臺灣原住民藝術與文化資產之相關研究。

 

湯志傑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旨趣為藉系統理論及歷史社會學之助,釐清傳統中國到現代臺灣的長期社會結構演變,晚近嘗試將世界史的面向亦納入視野,尤關心多元現代性與文明比較的問題。近作為"Towards a Really Temporalized Theory of Event: A Luhmannian Critique and Reconstruction of Sewell's Logics of History""Literatization vs. Civilization: A Preliminary Comparis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in China and the West with a Focus on Violence"〈現代性的實驗室:從多元現代性的觀點詮釋臺灣在世界史的意義之嘗試〉。

 

高國魁

畢業於臺灣大學及英國羅浮堡大學社會科學系,目前任教於政治大學社會學系。他的研究領域主要為社會思想史、愛情社會學(包括韋勒貝克小說)、以及自孔德到布希亞的社會理論,尤其是烏托邦和拜物教的概念。他近來的研究方向是從前衛到當代的藝術和媒體理論/歷史,並集中在破除偶像派藝術與啟蒙人類學技術的議題。

 

蘇碩斌

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領域為文學社會學、都市空間、休閒觀光等,著有專書《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期刊論文〈活字印刷與臺灣意識〉等,主編論文集《旅行的視線》、譯著《博覽會的政治學》、《媒介文化論》、《都巿的社會學》等,目前進行臺灣觀光社會史的相關研究。

 

蔡錦昌

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社會學與哲學雙碩士,任教東吳大學社會學系三十餘年。專長社會學理論、知識分子研究、社會思想史、中國經典解讀等領域。著有《拿捏分寸的思考:荀子與古代思想新論》、《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釋義》、《涂爾幹社會學方法論正義》等。未來將撰著幾部有關中國傳統重要學術用語解法的書,以復興傳統道術。

 

黃世明

現任國立聯合大學文化觀光產業學系教授,專修社會學、專攻華夏經典、教休閒產業分析、從事客家研究、執行地方社會永續發展與臺灣全志社會志與住民志……等的研究計畫,著有〈災難的永續社會學探討:後九二一地震的「恐懼修省」〉、《進出族群邊際的再移民社會》等,未來以華夏經典的現代詮釋為學術定位。

 

裴元領

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論文題目為《臺灣的日常生活結構:對1980-1998年社會經濟史的考察》。現任教於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研究興趣包括經濟史、思想史、社會學理論,近期包括視覺、情緒等議題。

 

【目錄】

 

推薦序:呼喚理論的回歸∕賴鼎銘

 

編者序:共為文明困境尋出路∕范綱華

 

 

 

第一部深思:理論釋解

 

1從社會學家到思想家:進出「結構-行動」困境與超越西方二元對立思考∕黃厚銘

 

2社會學家回來做理論吧:論葉啟政社會學的啟發∕吳鴻昌

 

3另類的理論研究:社會理論與社會思想間的搓揉摩盪∕蔡博方

 

4修養,於社會學之外:試探葉啟政教授的理論景觀∕羅中峰

 

 

 

第二部餘韻:延伸可能

 

5驚不驚奇有差嗎?:西方觀點燭照下對華夏文明秩序源起觀念的初探∕湯志傑

 

6穿越烏托邦幻見:從孤獨到修養社會學的可能性∕高國魁

 

7休閒的超越性:在日常生活重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蘇碩斌

 

 

 

第三部回歸:東方對話

 

8古代永不過去:一種新古代觀和新學術觀∕蔡錦昌

 

9從結構—行動到時位—行事:修養社會學與易經觀象玩辭的對話啟發∕黃世明

 

10應世修行:初探中國式修養觀念的會通發展∕裴元領

 

 

 

跋文:更具美感地接近世界∕葉啟政

作者簡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