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入真實烏托邦︰Erik Olin Wright 速寫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本書作者 Erik Olin Wright 教授是美國最著名的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家之一,並且獲選為美國社會學會 2012 年度的理事長。美國社會學會理事長為所有會員(包括參與學會的教師或學生)上網投票普選出來的,筆者也每年參與投票。通常,學術成就備受肯定的公共知識分子,才能獲得多數會員的青睞。Wright 是近年來美國社會學界最活躍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獲選實至名歸。

「墜入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

       Wright 博士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長期任職於全美頂尖的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社會學系,他曾經是美國 1960 年代學生運動的活躍分子,早年知名的研究集中在社會階層化領域—更準確地說是階級分析,他是結合博弈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的「分析馬克思主義」學派代表人物之一,除在美國主要社會學期刊發表許多有關美國階級結構轉型的知名論文(例如 Wright and Perrone 1977; Wright and Singelmann 1982; Wright and Martin 1987; Wright and Cho 1992),其主要著作《階級》(Classes, 1985)與《階級很重要》(Class Counts, 1997)兩書,重構了階級剝削的理論分析,以及新中產階級的實證研究,在社會階層化領域獨樹一幟。他曾經在 1990 年代主持三大跨國社會學研究計畫之一的階級比較計畫,將臺灣納入分析比較的個案之一,與中研院歐美所許嘉猷(1994)、社會所蕭新煌(1994)、吳乃德(1994)等知名學者合作進行社會調查,並出版相關著作。
       Wright 對於社會階層化理論的貢獻,首先是確保「剝削」概念在社會階層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Wright 2005)。相對於拒絕探討剝削與其在階級不平等當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的新韋伯派社會學者(例如 Erikson and Goldthrope 1992),Wright 努力不懈地強調剝削的重要性(例如 Wright 2000a, 2002),並且影響了 Tilly(1998)的分類不平等理論、後來的新涂爾幹派階級理論(例如 Sørensen 1996, 2000; Grusky and Sørensen 1998; Grusky and Galescu 2005)、甚至是所謂的「創意階級」理論(Florida 2002),後續這些階級理論都承認財產權所造成的剝削,是導致人類社會不平等的其中一種重要機制。
       Wright 的另外一大成就是對新中產階級的分析。馬克思主義者經常忽視或貶抑中產階級的存在,或者將其當成是一部分勞工階級錯誤意識之產物、或是沒落中的傳統技工行會與小業主的殘餘。Wright(1985)則認為中產階級是真正的階級(也可以是複數),其獨特之處在於該階級處於多重生產關係中之「矛盾的階級位置」:藉由資本之外的組織資產與技術資產所有權,中產階級既是被支配者也是支配者、既被剝削也剝削他人,並且獲得中等收入,因此其意識型態介於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也不奇怪,Wright(1997, 2000b)由此衍生出相關的階級形成(class formation)與階級妥協(class compromise)理論。
       在 1994 年編輯的《審問不平等》(Interrogating Inequality)一書中,Wright 以「墜入馬克思主義、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為題寫了一篇前言,在英文脈絡裡,「墜入」(fall-in)一詞通常用於感情或婚姻,Wright 用這個詞形容他參與學運到走入學界、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的心路歷程,他與新馬克思主義質化研究的重要學者 Michael Burawoy 相知相惜的友誼,更是學界少見的一段佳話 (Burawoy 2005[1979];林宗弘 2005)。當時在威斯康辛大學求學的蔡淑鈴教授回憶,Wright 身體力行實踐平等家務分工,有次帶學生到家裡上課,上到一半還得幫女兒換尿布。令人意外的是,Wright 奠定階級研究的學術地位之後,竟然選擇墜入另一個學術領域。

墜入真實烏托邦

       從 1990 年代中期開始,共產主義世界的瓦解與轉型,對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學者與左派運動造成巨大衝擊,加上以美國為單極霸權的資本主義走向另一回合的全球化,保守主義學者宣稱歷史即將終結。在這種局勢下,關懷社會的左派公共知識分子,亟需建立另一套對社會正義的觀點與實踐路線。Wright 此時逐漸淡出階級研究的學術戰場,轉向另一個研究計畫——他稱之為「真實烏托邦」 (例如 Wright and Fung 2003),本書是其成果最完整的集結。
       如本書所深入探討的,真實烏托邦所指的是符合民主平等主義理念的經濟活動,主要是在國家與市場之外,由公民社會參與的各種經濟組織創新。根據本書的觀點,現代經濟生活的制度安排由各種權力基礎組合而成,Wright 將經濟體背後的各種權力基礎區分為國家主導、資本(市場)主導,與公民社會參與甚至主導的多種概念類型,筆者整理如下表:

表 1 現代經濟體的主要支配權力機制與概念類型
類型╲機制                                     國家    資本    公民社會
國家主義                                          ○        
資本主義                                                      ○    
威權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       ○         ○    
社會經濟(合作社)、產業民主                  ○             ○
社會統合主義、預算民主                  ○                        ○
社會民主福利國家、混合經濟           ○         ○             ○

       根據本書的觀點,單靠國家主導與資本主導的經濟活動,亦即國家計畫經濟與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既不民主也不平等,因此無法促成人類社群的蓬勃發展。而 Wright 所謂的真實烏托邦,就是具有民主參與及社會正義理念、由公民社會主導的經濟組織類型,因此廣泛地包含了上表後三類:所謂的社會經濟(合作社運動、社區經濟、產業民主)、社會統合主義政策或草根民主的參與式預算,以及其他北歐已經存在的社會民主福利國家等。Wright 關於各種非資本主義生產組織或混合經濟發展模式的討論,對臺灣目前仍處於發展階段的社會創新活動,例如小農合作社、社區經濟、社區托育與照護等,有相當重要的啟發。
       由於 Wright 的研究著重於真實烏托邦存在與發展的條件,對於國家結合資本這個經濟類型,他並未多加討論。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形成了一個國家與資本共謀、缺乏民主制衡且遠離平等主義的發展模式。儘管有人稱之為「中國模式」,然而在歷史上的法西斯政權與東亞各國所謂的「發展國家」中——例如人民行動黨統治下的新加坡、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的臺灣、軍事獨裁下的南韓等——這種國家與資本合謀的模式由來已久。在中國模式下,脆弱的公民社會究竟能否開創真實烏托邦經濟,令人好奇。隨著經濟發展帶動中國的國力增長,這種高度剝削性的威權資本主義也有向外擴張的趨勢——在東亞已經民主化的臺灣與韓國,則以威權官僚菁英與財團政治結盟的形式班師回朝。
       另一方面,2007 年底由華爾街爆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展現了資本主義最惡劣的金融騙局,2010 年起,從北非的阿拉伯之春、占領威斯康辛州議會到占領華爾街,各種反抗威權主義與資本全球化的占領運動風起雲湧。上述政治經濟危機也改變了處於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東亞之權力平衡,牽動著臺灣的政治局勢。

墜入太陽花學運

       翻譯本書的最初想法,來自 2011 年的「真實烏托邦」讀書會。這個讀書會是由苗栗客家青年、長年關注臺灣社運的劉介修醫師發起,協同二十餘位社運界朋友組織起來的。當時臺灣社會正面臨 ECFA 通過之後兩岸開放交流、財團勢力增強與各種社運抗爭蜂起的情勢,本書引發了不少有趣的討論。
       在讀書會接近尾聲時,有人提議要集體翻譯本書,並且委託筆者在美國社會學會年會上邀請作者訪臺。我雖然自詡為 Wright 階級分析在華人學術界最忠實的追隨者之一(參見林宗弘 2009, 2012, 2013;林宗弘、吳曉剛 2010),與他亦有數面之緣,然而當時認為一個來自臺灣、籍籍無名的後生小輩,貿然對學會理事長提出邀請,成功機率頗低,不過反正自己臉皮夠厚,便姑且一試。
       當我前往 2012 年於丹佛舉行的美國社會學會年會時,我們既沒有把書翻譯出來、也沒有具體的機構名義或資金可以提出邀請。年會最後有卸任理事長演說,Wright 為了推廣基本生活收入的想法講了很久,創紀錄拖延一個多小時,演說結束後,趁著 Wright 來到國際學者的歡迎會上致詞,我與何明修教授一同向他提出邀請,希望他可以來臺訪問、並且為中文譯本寫篇新序言,沒想到 Wright 十分乾脆地一口答應,而我們也非得硬著頭皮找錢接待他、並把書翻譯出來不可。
       幸好,群學出版社的劉鈐佑總編及時伸出援手,當時仍就讀於美國西北大學、後來前往德國做博士後研究、曾譯有《泰利的街角》和《自由之夏》等經典著作的臺大社會系黃克先教授允諾翻譯,在奮發求職之餘將本書譯出,而在本人初步校訂後,擔任特約編輯的李宗義博士孜孜不倦多次校閱,終於造福中文世界關注社會改革的讀者。此外,中研院社會所蕭新煌所長爽快答應協助邀請 Wright 來臺,李宗榮博士共同申請科技部獎助,臺灣社會學會王宏仁理事長與中山大學楊靜利系主任、蔡宏政教授、Wright 的指導學生東海大學黃崇憲教授、艾琳達博士、農陣蔡培慧教授、鍾怡婷博士與臺灣勞工陣線都提供不少協助,Wright 從美國到亞洲的機票則由時任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領導的黃善國教授申請提供,讓我們搭了順道參訪的便車,在此對他們致上衷心感謝。
       2014 年初本書譯稿已經進入校閱階段,我們依約請 Wright 在 3 月 26 日訪臺一週。然而在 17 日午夜,學生與社運人士(包括協助安排其訪臺行程的勞陣工作者、《崩世代》的共同作者張烽益、洪敬舒與孫友聯等)占領了立法院議場,開啟了為期 24 天的太陽花學運。協助接待的臺灣社會學會多位學者(包括我)皆參與部分活動,中山社會系也停了課,我們遂把其中一場占領威斯康辛州議會經驗的演講,改到學運決策小組的密會場所之一——勞陣辦公室舉行,並且陪同 Wright 進入議場與學生對話。他意外地接受了臺灣近年來最大規模社會運動的洗禮,本書的臺灣中文版序言詳細記錄了這段驚奇之旅。此外,Wright 也要求參訪臺灣的真實烏托邦,例如以賴青松先生為代表的小農合作社群,參訪過程中,Wright 的感動之情溢於言表。
       在 2014 年 7 月於日本橫濱舉辦的國際社會學會世界大會中,Wright 受 Burawoy 之邀談真實烏托邦,卻花了相當多時間講他對太陽花運動的觀察,令在場的臺灣社會學者感動莫名。當時 Burawoy 私下笑稱他是「太陽花男孩」(Sunflower boy),或許 Wright 是旁觀者清,比我們更能體會太陽花運動的重要性。隨後,我們在舊金山的美國社會學會相見,他仍然關注臺灣學運與政治的後續發展,我與何明修教授則提到太陽花運動對香港民主運動的激勵,以及可能的兩岸政治效應。當時,我們對社運局勢已經相當樂觀,沒想到一個月後便爆發了雨傘革命,臺灣九合一大選國民黨的重挫,更超乎我們所有人的預期。
       或許我們還未能充分了解 2007 年以來全球資本主義的危機與占領運動的風潮,對於全球政治民主化與左派運動的歷史意義,然而,革命即便成功,公民社會還是要面臨接下去「怎麼辦」的考驗。在太陽花學運似乎成功拒絕威權資本主義的入侵之後,本書所談論的許多「社會創新」實際案例與政策建議,包括維基百科、基本生活所得制度、各式各樣的合作經濟、由公民團體運作的托嬰、托兒互助經濟組織,以及勞工參與經營的公司體制等等,可以為臺灣本土產業創新提供許多靈感。即便是對於質疑平等主義理念、或支持資本主義全球化的讀者而言,本書也是個有趣的思想挑戰。總之,本書企圖擺脫二十世紀國家主義計畫經濟的陰影,提供了新世紀左派更加貼近社會現實的民主平等主義經濟發展策略,閱讀本書絕對是趟智識上的精彩旅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