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編號 :Civil 03
 書  名 :
血汗超商:連鎖加盟如何變成鏈鎖枷盟
 出版日期 :2010.03.11
 作  者 :
吳偉立
 規  格 :21×15公分
 頁  數 :218 頁
 定  價 :300 
 I S B N  :978-986-6525-22-3

 

 

 

專文推薦

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兼所長/謝國雄 
苦勞網特約記者/蔡志杰 

硬挺推薦(按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何明修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研究員/林宗弘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
台灣記者協會會長/莊豐嘉
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張峰益
專欄作家/張鐵志
知名部落客「龜趣來嘻」/鄭國威
(持續增加中...)

【內容簡介

向人民報告!連鎖加盟制的內幕調查

創業當頭家是台灣許多人的夢想,而「連鎖加盟」無疑是時下勇於冒險者的圓夢捷徑。然而「頭家夢」真的如此美好?《血汗超商》的作者本著公共知識份子的批判精神,切入組織最龐大、制度最完整的便利超商體系,詳述其產業歷史及運作實況,揭穿這個受主流商業媒體高度吹捧的神話組織不為外人知的真實面貌。本書以底下這幅景象說出了連鎖加盟制被緘默封口的祕密:

 與連鎖總部簽約,就像是與魔鬼交易。總部(魔鬼)告訴你,夢想就在「不遠的前方」,在你邁向夢想的過程中,魔鬼開始依約拿走它要的健康,於是你逐漸形容枯槁;想回頭已不見來時路,只好身不由己地走下去,魔鬼又取走了它要的自由;不久你發現這段逐夢之旅只剩自己一人孤立無援,原來魔鬼早已拿走它要的人際關係。最後你不支倒地,對魔鬼發出質疑,我的夢想呢?「嘿嘿,就在前頭而已啊!我怎麼知道你竟然走不到。」

【硬挺推薦

質疑和挑戰常識與現狀,並與之斷裂,是社會學探索社會生活的獨特方式。社會學更試圖指出常識與現狀之外的其他可能,如本書所提出的:正視「名為企業間的關係、實為勞資關係」的現象、立法與集體行動。可貴的是,本書也是這個努力中的一環,即作者將學術專著轉化為通俗可讀的書籍,藉此與台灣社會溝通。這是立基在嚴謹的「專業社會學」之上,體現公共利益的「公眾社會學」。
——謝國雄,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兼所長

 

台灣的工運通常只進行素樸的組織工作,所謂素樸,並非指沒有政治想像,而是指沒有組織策略。台灣工運界沒有從事產業研究的習慣,而不了解產業特性,就無法找出組織此產業部門內之勞動者的途徑。偉立這本著作最大的貢獻,就是他把零售業中的加盟體系,做了非常詳盡的調查分析,讓我們得以一窺加盟體系的堂奧。
——蔡志杰,苦勞網特約記者

【本書特色

    值此景氣寒冬之際,推出這部揭穿連鎖加盟制度真實面貌的《血汗超商》真的好嗎?會不會讓人陷入更深的絕望?當喜鵲紛紛預報景氣回春,人們是否還想聽見烏鴉的聲音?這是出版前最大的掙扎。然而,隨著相關新聞接二連三的爆發,使人驚覺這一切似乎只是冰山的一角。如果台灣社會不正視此問題,並謀求根本的解決之道,將有更多無助的人遭受不義制度的嚴厲剝削。本書邀請妳/你看見,自以為熟悉,其實也不一定很熟悉的便利商店。

【作者簡介】

吳偉立

學歷: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台灣大學政治系學士
現職:財訊雜誌記者
座右銘:「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就是改變世界的一種方式。」

【目次】

謝國雄序「歡迎光臨!」
蔡志杰序
看穿加盟體系這個「圓夢捷徑」後?
辛酸頭家序圓夢成功?圓夢成空!

    加盟制度:圓夢捷徑?
第一章 翻身之梯或地獄之門
第二章 回首往昔
第三章 「高層」的內幕
第四章 櫃臺後的故事
第五章 銷售工廠
第六章 借雞生蛋
第七章 國家在哪裡?
第八章 
展望未來
    受人點滴,當湧泉以報

【推薦序

謝國雄序/ 「歡迎光臨!」

    「歡迎光臨」聲中,加盟超商提供了二十四小時、三百六十五天不打烊的服務,便利了全民,肥了連鎖超商的集團總部,到底誰付出了?誰墊底了?他們為什麼甘之如飴?

    三十多年前,台灣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做手工」的家庭代工與黑手變頭家經營的小工廠。今天街頭轉角看到的卻是7-Eleven、全家或者OK超商。由生產到消費, 由製造到服務,由密閉昏暗的工作坊到開放明亮的連鎖門市,這是一個多麼大的變化!但是台灣社會真的變了嗎?本書給了一個會讓你掉眼珠的答案:沒變!

    不論是一九七○年代或二○一○年,台灣人同樣企望自己創業當「頭家」,而這個頭家不過是受到各種限制的「工頭」,貫穿其中的是外包邏輯。一九七○年代出口導向的工業化中,貿易商接訂單轉交給小工廠,製造小工廠再發包給小型工作坊與家庭代工;在這個外包網絡中,國際市場波動的壓力,層層轉嫁到最底層的家庭代工。二○一○年,連鎖超市集團透過加盟契約與各種營業規定,將壓力下傳到加盟店的店長,同時不遺餘力地將利潤上吸到集團總部。不論三十年前或今天,國家的法律與行政都以「尊重市場運作」與「契約自由」為由,對此保持「中立」。

    然而,真的沒變嗎?不,其實有變。首先,傳統零售商店(「柑仔店」)不見了。其次,加盟店主面對的是力量更大、控制更全面、更細緻的總部。第三、想透過連鎖商店來創業的逐夢者,面臨的是寡頭壟斷的市場,他們除了選擇加入連鎖體系外,別無出路。最後,在門市層級的競爭更加劇烈,加盟店長只能以無限延長的工作時間與榨取時薪工人來求取生存。

換言之,台灣資本主義發展有常與變,頭家夢與外包邏輯是常, 產業頂端逐漸被壟斷與產業底層的完全競爭並存,則是變。本書將當代看成歷史、將歷史看成當代,讓我們有機會反省台灣社會的前世與今生,進而解開「我們是誰?」、「我們在追求什麼?」以及「我們為何是這幅模樣?」的集體身世之謎。

    質疑和挑戰常識與現狀,並與之斷裂,是社會學探索社會生活的獨特方式。社會學更試圖指出在常識與現狀之外的其他可能,如本書所提出的:正視「名為企業間的關係、實為勞資關係」的現象、立法與集體行動。可貴的是,本書也是這個努力中的一環,即作者將學術專著轉化為通俗可讀的書籍,藉此與台灣社會通。這是立基在嚴謹的「專業社會學」之上,體現公共利益的「公眾社會學」。祈願本書能成為台灣讀書界與文化界的暢銷書,讓貼近台灣社會動脈、踏實、深刻、具有啟發力的社會學著作能成為「非小說類」的主角。

(謝國雄為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兼所長、中研院社會學所研究員)

 

*   *   *   *   *   *   *   *   *

 

蔡志杰序/ 看穿加盟體系這個「圓夢捷徑」後?

    在筆者寫作這篇序言之前,其實與本書作者偉立並未曾有機會謀面。我們之所以有些聯繫,是因為二○○六年間,苦勞網曾經短暫組織過一個「大賣場調查團隊」,我作為苦勞內部負責此一調查團隊計畫的成員,與當時在撰寫相關議題碩士論文的偉立開始認識。如今,偉立改寫其論文準備出版,他找到我為這本書寫序,我欣然接下這個任務。

 

資本與產業的集中化

    偉立這本書考察的是零售業中便利商店的「加盟連鎖」體系。在製造業資本投入流通領域後,因為連鎖體系挾其門市數目多、進貨量龐大,便要比個別店面擁有更多進貨議價空間,再加上P O S 系統的建立,使得加盟門市還能跨足各種費用代收業務;相形之下,整合程度較低的其他零售業形式,就較難因應市場需要而被邊緣化。

 

    作者在這裡提供的,其實是資本全球化進程中個別卻又宏觀的背景。隨著產業資本的投入,使得零售業進行較大規模的集中化,產業兼併以競逐更為壟斷的利潤。而在對外挾其規模經濟以打擊競爭對手之時,對內也要盡量降低開支、透過種種管理手段來轉嫁成本。

    於是雖然總體便利商店數量不斷攀升,但個別門市的平均營業額卻是停滯不前、甚至下降。對於加盟總部來說,它的總營業額仍然隨著更多門市的開張而增加,且門市營運成本都由個別加盟店吸收掉了;而對個別加盟主來說,因為競爭店家越來越多,卻必須投注更多心力才能維持既有的營業額。這是個別產業的背景。

    至於我說這亦是宏觀或甚至是資本全球化的背景,意即同樣的狀況發生在所有產業,是全球化的共同現象之一。君不見,不論哪個產業,掌控流通市場的跨國大品牌互相兼併以爭取更高市占率,但其生產製造面,卻不斷透過更為零散化的分工體系、朝向更為非正規化的勞動方式來進行,以降低更多成本。

 

勞動的去技術化與非正規化

    偉立花了相當多篇幅介紹加盟體系及其門市如何運作。基本上,一家門市的經營並沒有太多自主性可言,門市無法獨立進貨,賣什麼東西、價格多少、在貨架上如何陳列、甚至包括如何賣(招呼顧客的銷售詞及語氣),加盟總部都已制定統一的經營方針。

    這些為加盟總部所牢牢規範住的操作方式,使得經營一家門市不需要太多技術。如同作者所言:店長層次一個月、一般工讀生一星期就熟悉工作了。如何操作收銀機以交接班,依靠的不是基本原則,而是完全按表操課的複製。

    對於這種勞動標準化過程,作者認為是試圖把勞工去技術化。去技術化的結果是不必僱用專職勞動者,時薪工讀生就可填班。另外,當一九九○年代後期,零售業面臨適用勞基法的關頭時,加盟總部大量把原來的直營門市轉為加盟門市,將原本總部直接僱用的人事轉由加盟主來負責,也就是轉嫁其人事成本。

    總結這些現象,作者認為,零售業的加盟制度,其實就是製造業外包制度的轉化,而加盟主如同外包體系中承攬部分製程的小頭家,在其中懷抱「翻身」成為「頭家」的想望。

 

以促成組織為導向的產業研究

    我想本書呈現了,加盟體系是否足以讓一個人翻身成為頭家的具體現實:由於總部對加盟門市的層層掌控,其答案明顯是異常晦暗的。

從工運的角度來看零售業的勞動議題,多半會想到組織基層時薪工讀生,相較起來,偉立在書末激勵加盟主應該團結起來,可說是不一樣的路徑。但這不是問題所在。反對市場主導的生產及社會關係,如果從這個立場出發,加盟主當然應該團結起來向零售業財團爭取權益。問題在於如何可能:從主觀來看,擁有門市、當家做主的海市蜃樓掩蓋了加盟主乃為小工頭、而遠非頭家的事實;從客觀來說,這些「頭家」被加盟機制緊緊綁在個別的門市裡,彼此為市場中的競爭者而互存猜疑,也就缺乏團結起來的社會基礎。

    即使加盟主們團結起來爭取到較多權益,但如果繼續以頭家自居,那麼,這些「頭家」是會將利益與基層工讀生共享,還是獨自佔有利益以做為晉升成更大頭家的資本呢?如果是後者,那加盟主團結起來爭取到較多利益這回事,是否只是更鞏固其作為頭家的階級躍升想望呢?

    因此我個人認為,如果有基層零售業勞工的組織運動,那才會對從事門市人事管理的「頭家」們產生壓力,迫使他們也必須團結起來轉而向總部要求更多利潤分享;而兩個部門的組織運動如果能與時俱進,也比較可望對於零售業的勞動環境,產生較正面的拉動力。只是,組織零售業勞工的主客觀條件,並不比組織加盟主的條件好多少。

台灣的工運通常只進行素樸的組織工作, 所謂素樸, 並非指沒有政治想像,而是指沒有組織策略。台灣工運界沒有從事產業研究的習慣,而不了解產業特性,就無法找出組織此產業部門內之勞動者的途徑。偉立這本著作最大的貢獻,就是他把零售業中的加盟體系,做了非常詳盡的調查分析,讓我們得以一窺加盟體系的堂奧。

    我想偉立寫作本書的目的之一,是要協助加盟主們「看穿」加盟體系。但即使看穿了體制對個體的結構性壓迫,並不自動保證行動者會轉向團結組織起來,依據以往經驗,更多的底層勞工是從此認命,或試圖往上爬以脫離勞工身分。

    如果說這本書是一塊進入零售加盟體系產業研究的敲門磚,那麼,如何使其中的行動者,不管是基層勞工或小工頭,能夠組織起來挑戰市場導向的勞動體制,這就有待更多的研究考察與實踐分析了。

 (蔡志杰為苦勞網特約記者)

【延伸閱讀】

《製造甘願》

《純勞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