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編號:SOC027
書 名:帝國邊緣──台灣現代性的考察
出版日期:2010.12.04
主 編:黃金麟、汪宏倫、黃崇憲
作 者:黃金麟、汪宏倫、黃崇憲、蔡明璋、王振寰、蔡瑞明、林端、林津如、
李丁讚、李玉瑛、廖咸浩、呂建德、林崇熙
規 格:15 x 21 cm
頁 數:560 頁
定 價:550 元
I S B N :978-986-6525-38-4
理解台灣社會「現代性」發展與成果的第一本專書
【內容簡介】
本書嘗試使用「帝國邊緣」來捕捉台灣現代性的特質,乃是因為現代性在台灣的濫觴與開展,自始即與台灣所處的帝國統治邊緣位置有關。各種曾經或正在滲透、決定台灣現代性走向與過程的力量體系,是討論台灣現代性不能忽視的條件,而其對照出來的邊緣處境與在地化發展,正是本書要探究的焦點。
現代性作為一種時代表徵,背後交織著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的叢結運作。由於現代性牽涉的時程和範圍甚廣,議題包羅萬象,要剖析這些眾多、複雜的面貌,需要集體的努力。因此,本書邀集13位跨領域學者,就其研究專長分工寫作,多採社會學的視角,進行歷史性的分析和反省。這本中文世界遲來卻仍具及時意義的專書,將發揮刺激思考的作用,引領讀者對台灣現代性做出深刻反思與細細品察。
【主編簡介】
黃金麟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德國埃爾朗根大學訪問學者(2010)。研究興趣為社會學理論、近現代中國的文化與政治、身體社會史、戰爭與現代性等。著有《歷史、身體、國家》(2001, 2006)、《政體與身體》(2005)、《戰爭、身體、現代性》(2009)等書及相關論文。
汪宏倫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興趣在文化社會學、歷史社會學、政治社會學、社會理論等,尤致力於民族主義、民族國家與全球化之制度分析。除了台灣的國族問題外,近年來將觸角延伸至中國與日本,探討東亞現代性當中的情感與價值觀問題。
黃崇憲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社會學博士。專長為政治社會學、經濟社會學。近年以生活政治與美學經濟、浪漫愛的系譜學考察、台灣社會學發展史等為講學研究重點。
【作者簡介】
蔡明璋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社會學博士,台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曾任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台灣社會學刊》、《研究台灣》主編,美國加州大學與日本東京大學訪問教授。出版專書《台灣的貧窮——下層階級的結構分析》,《台灣全志卷九社會志——社會階層篇》(與王宏仁合著)。目前研究興趣是比較東亞的全球化。
王振寰
1998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講座教授。專長為政治社會學、經濟社會學、東亞研究,發表多項重要中英文期刊論文與書籍。現今主要的研究為東亞國家的產業創新,以及中國的國家與社會關係。
蔡瑞明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康乃爾大學社會學博士。主要研究興趣為社會階層與流動、教育社會學、與研究方法,近年來參與歐盟FP科研架構計畫,探討全球化與社會不平等的議題。曾擔任《臺灣社會學刊》主編(2008-2010)。
林端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兼任教授、北京大學社會理論研究中心副理事長、《社會理論學報》主編。學術專長為:社會學理論、法律社會學、宗教社會學、儒家倫理研究。
林津如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博士論文以百年來四個世代的職業婦女為例來討論家庭父權的變遷。專長於性別研究、台灣家庭研究與移民研究,論文發表於國內外知名期刊:Journal of Family History、Sexualities、《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等。
李丁讚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學士班教授兼主任,主要的研究領域是「民主政治與公民社會」,最近嘗試從「民主」與「共產」的接合,思考對「災難社會」的重建。
李玉瑛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婦女研究博士,現任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消費文化,視覺文化與性別研究。目前的研究主題是消費與物質文化、探討台灣玉器的收藏與消費、性別與知識權力的關係。
廖咸浩
美國史丹福大學文學博士,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曾任台大外文系主任、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台北市文化局局長、華盛頓大學客座教授,《中外文學》、《英美文學評論》、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等刊物主編。現任台大外文系教授、台大主任秘書。論著包括《愛與解構》、《美麗新世紀》等書。
呂建德
德國Bielefeld大學社會科學博士,現任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副教授、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秘書長(2008-2010)。研究專長為福利國家理論、健康保險政策、比較政治經濟學與政治社會學。
林崇熙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研究興趣為科技與社會、文化資產、博物館、拼裝車、檳榔。
【目次】
序(黃金麟、汪宏倫、黃崇憲)
第1章 導論:帝國邊緣的反思(黃金麟、汪宏倫)
第2章 「現代性」的多義性/多重向度(黃崇憲)
第3章 台灣與世界:「接」與「結」的歷史(蔡明璋)
第4章 現代國家的興起:從殖民、威權到民主體制的國家機器(王振寰)
第5章 從開港到加入WTO:當代台灣資本主義的歷史與結構轉型(黃崇憲)
第6章 國家化的教育與現代性(蔡瑞明)
第7章 現代性、法律與台灣社會(林端)
第8章 公民權與公民身體(黃金麟)
第9章 追尋與徘徊:百年台灣家庭與親密關係之變遷(林津如)
第10章 市民社會與公共領域(李丁讚)
第11章 消費文化與現代性(李玉瑛)
第12章 斜眼觀天別有天:文學現代性在台灣(廖咸浩)
第13章 台灣福利國家與現代性(呂建德)
第14章 科技、風險與現代性(林崇熙)
第15章 台灣的「後現代狀況」(汪宏倫)
【序】
序
這本書的出版,除了反映集體智慧的結晶,同時也見證了一段台灣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機緣。自1991年起,教育部顧問室開始推動「人文社會科學中程教育改進計畫」,第四期(2003-2006)以「現代性」、「多元文化」、「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為主題,推動跨校合作計畫,鼓勵大學教師組成跨校、跨學科的整合型教學計畫,以促進學術社群交流、活絡這三大課題之教學與研究。本書編者之一汪宏倫當時應李孝悌顧問之邀,擔任「現代性計畫辦公室」主持人。在此期間,計畫辦公室補助了多項跨校合作計畫與重點資料中心,其中黃金麟、黃崇憲兩位編者也在此計畫支持下,協同東海大學社會系與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的幾位同仁,以兩年為期開授了一系列現代性專題課程。2006年,課程系列結束,隨後現代性計畫辦公室也完成階段性任務而告一段落,但三位編者覺得有必要為這段期間的努力留下一點成果,因此邀集了另外10位學者,分別針對現代性在台灣的開出與在地化發展,依各自專長領域撰寫專文。經過一次的工作坊會議以及初稿修訂後,我們終於在歲月的流逝中,收齊了所有篇章。說這是一本費盡催稿之力才完成編輯的專書,並不為過。身為編輯,我們很高興在經過多年馬拉松式的努力後,能將這些成果呈現給讀者,一覽現代性在台灣的曲折發展。
在構思和討論專書的寫作時,我們將這本書的讀者,定位在所有對現代性課題有興趣的學生、學者和一般閱讀大眾。我們希望這本書能做為大學相關課程的用書,以此啟發學生對台灣現代性的鑽研興趣,也能做為學者和大眾討論台灣歷史和現代性開展的專業用書。由於現代性涉及的面向甚廣,時程亦長,而且也交錯著西方現代性和殖民現代性對台灣的影響,要由一位學者單獨執筆做完整的討論,有其實際困難。由13位學者執筆,勢必也會涉及到篇章聯繫和個人寫作風格不同的問題。在召開工作坊、提供寫作大綱和編輯的過程中,我們都意識到想法和成果間可能出現的落差,為此,我們做了不少編輯上的努力,希望減少篇章間可能產生內容重疊或斷裂的問題。由於現代性涉及的領域、面向與時程不盡相同,20世紀的在地現代性發展雖然是我們的重心,但回溯的作業會讓一些篇章觸及荷據、明鄭或清領時期現代性在台灣開出的歷程。長時程的觀察和探究,是本書著重的視野,我們希望這些篇章都實現這份期待。
本書的完成,除了要感謝13位作者的努力外,也要特別感謝教育部顧問室的經費贊助、以及諸位主事者與計畫工作人員的支持努力,使得這本專書不僅成為現代性教學計畫的接棒者,也為台灣現代性的討論重啟新的空間,並留下記錄。一本專書的誕生,需要不同人的心力灌注,從理念的提出、寫作群的組合、稿件的催生、編委會的審查校訂,到專書的編輯出版,皆是如此。在書稿將要付梓之際,我們也要感謝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生戴春涵先生,對於本書的編輯貢獻。群學出版社和劉鈐佑總編輯的協助出版,也是本書得以面世的重要條件,我們在此表示深切感謝!我們期盼這本書能為台灣「走向現代」的過程,留下一些分析與描繪,不足之處,還請來者繼續填充和努力。
黃金麟、汪宏倫、黃崇憲
2010年5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