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位社工,三個十年,三種生命歷程
讓我們一起反思社會工作是什麼?社會工作可以做什麼?
【時間】2013.10.19│六│14:30pm-16:00pm
【地點】公共冊所
台北市大安區泰順街24號地下室
【主講】黃盈豪(社區社工)、張佩雯(社區社工)、
陳宗仁(街友社工)
自由入場.免費入座
一位原本計畫當很「專業」的精神科社工,後來為何選擇到原住民部落
與當地民眾一起「蓋房子」與「種菜」,發展另類社會工作?
一位長期擔任主管的社工,為何在十年後,選擇回到第一線從基層社工做起?
一位政治系的學生,沒有社工系背景,也沒有社工師執照
他如何在社工專業主義的排擠下,找出自己的社工之路?
【講者簡介】
黃盈豪
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秘書長、台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理事長。921地震後,在大安溪沿線的泰雅部落進行社區工作,具有15年社工經歷。長期在部落推行「慢慢來比較快」、「夠用就好」、「團結經濟」的理念,推動「部落共同廚房」的部落共同照顧方案;近年更積極關注基層社工勞動權益、提倡社工自覺與行動反思。
張佩雯
曾在智能障礙機構工作十二年,是個沒沒無名脫離第一線工作感覺會死的基層社工,沒有豐功偉業,但希望能撐些空間讓人有轉變的機會:不論是工作者自己,還是一起工作的對象。
陳宗仁
資深街友工作者,曾擔任精障就業輔導員,目前為街友平安站站長。
相信苦難的人只有聚在一起才能有力量面對社會,也才有機會在這社會找到空間,繼續勉強地生存下去。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