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科技大代誌

Jim Hightower

以汽車為例,自從亨利福特開始用大量生產的方式造車,這四個輪子的科技產物就在瞬間完全改變我們的地理景觀、環境、經濟、文化、心理……,可以說我們的世界幾乎完全為之改觀。不管是好或壞,汽車創造了高速公路、購物中心、麥當勞、得來速銀行,甚至還有美國搖滾樂團「海灘男孩」!

然而,這段汽車工業的發展過程,真正要講的並不是科技如何持續進步的故事,而是多年來小人物對抗企業鉅子的事蹟。這些平凡的人企圖將高唱著「踏步、踏步、踏步」進行曲大步向前邁進的科技力量導向人性化與民主化。例如,在密西根州的弗林特(Flint),浴血奮戰而不願屈服的汽車工人,他們在 1937 年發動英勇的靜坐罷工,爭取更好的收入與合理的待遇,不僅促使美國汽車工人聯合工會(United Auto Workers)成立,更帶入新的勞資權力關係,提高所有美國人晉升中產階級的可能性。此外,還有那些科學家、環保人士,以及其他草根運動者,他們不斷地努力,追求更環保、更安全、更節省能源的汽車(包括推動汽車科技改革,讓汽車不再使用汽油、不再補貼石油公司,也不再有石油戰爭)。

這些願意對抗當權者並挑戰現況的草根反叛者是美國民主精神的根本,而我們當前更需要這種反叛精神。如今,另一波新科技席捲全球,它被包在小小的晶片裡(以及由其驅動的電腦),根本又迅速地改變我們的世界,然而就如同汽車工業,改變帶來的不盡然全是好事。

我必須承認,我跟很多人一樣,對千變萬化的高科技玩意上癮。雖然個人有一點點科技恐慌症,家裡甚至連門鈴都沒裝,但我的工作是完全「連線」的。我是個經營網站(www.jimhightower.com)的盧德主義者 ,我從來都不懷疑科技的價值。

但是我對大多數高階主管的價值觀卻有很深的疑慮,他們從這波爆炸性的科技發展中獲得巨大的利潤。本書《挑戰晶片》記錄了這群自利短視的高科技鉅子多年來不但製造了數量驚人的汙染物、嚴重危害勞工的健康,並且處處壓榨工人,凡此種種皆令我震驚不已。我看到懷抱著理想的科技宅男,為電子工業提供了許多新的想法和靈感,卻被唯利是圖又貪婪的商人踢到一邊。而當這些商人乘著科技革命的潮流,躋身億萬富翁俱樂部之際,同樣參與這波科技發展的工人得到的回報卻是不但得打兩、三份工才能求得家庭溫飽,並且還得冒著疾病纏身的風險。

雖然對很多不幸的人而言,任何補救都已經太遲,但是我們仍然必須不厭其煩地告訴大家「晶片黑暗面」的故事,儘早讓所有「地球村」的居民了解真相,避免遺憾發生。本書提供了對實際狀況的詳細檢視,這是我們早就該做的,但一直以來卻任由科技大廠砸下數十億元的廣告費用,讓我們所見所聞淨是關於電子產品的正面訊息,讓我們相信這些最新的科技玩意是生活必需品。而戳破這種鬼扯最好的方法,就是傾聽這些勇於站在第一線「挑戰晶片」的抗爭先驅。

讓我們來好好認識這群當代的無名英雄並慶賀他們的成功。在我們為電子巫術目眩神迷之際,這本書正是我們迫切需要的一盞明燈,讓我們看見為高科技革命所付出的生命代價:生產這些新鮮玩意的工人受到什麼影響,以及他們的孩子受到什麼衝擊。

《挑戰晶片》一書說明了高科技產業如何在加州舊金山南灣發展茁壯,然後旋即把這處原本被稱為「心靈歡樂之谷」 的地方變成了「矽谷」。書中記錄了赫南德茲如何從一個聖塔克拉拉的水果加工工人被改造成「無塵室」裡的工人,而這個可悲的模式仍在世界各地不斷被複製。

對這些教育程度低且選擇有限的農業工人來說,從原本在簡陋的打包棚子裡做著辛苦、酷熱、季節性的工作,進入了「乾淨產業」,似乎是美夢成真,但最後卻驗證了一句古老格言:許願要慎重(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在加州中央山谷長大的摩爾(Jim Moore),就為了這樣一個「夢寐以求的工作」而離開家鄉,但這份工作最後卻奪走了他的生命,因為他接觸到高科技產業使用多年的清潔溶劑︰三氯乙烯(TCE)。近三十年來,高科技製造業工人和他們的聲援者不斷努力,希望喚起大眾注意在「無塵室」裡生產的有害毒物風險,為工人與其家人爭取健康防護的改革。就像是 1937 年的弗林特工人一樣,他們為了人道待遇和安全的工作環境持續向老闆抗爭。

本書描述美國第一個關注高科技健康傷害的組織︰聖塔克拉拉職業安全與健康中心。這個組織的成員得知三氯乙烯會致癌後,鍥而不捨地努力,終於在 1978 年成功讓加州的工作場所禁止使用三氯乙烯。隨後在 1980 年代,該組織另外成立了矽谷毒物聯盟,共同發起「終結正義流產運動」(Campaign to End the Miscarriage of Justice),呼籲半導體工業不再使用對生殖功能有害的乙二醇醚。

本書中最為動人心魄的戰役之一是由克拉克主導的一場抗爭。克拉克是蘇格蘭的一位半導體工人,也是一位勇敢的領導人,她帶領組織 PHASE Two 抗議科技工業繼續使用傷害工人的有毒物質,這些有毒物質最後也奪走了她的生命,但由於她和她生前帶領的草根團體持續不懈的努力,使得蘇格蘭政府職業健康部門執行了世界上第一個針對半導體工人健康的調查研究。

《挑戰晶片》這本書中還收錄了許多遭受有毒物質危害的電子產業工人如何團結起來的故事。涵蓋地區從美國西南部、美墨邊境的保稅加工出口工廠(Maquiladora)、馬來西亞、台灣、泰國、中國到印度都有。台灣小女孩劉文瑄的故事令我深受震撼。文瑄的媽媽在台灣 RCA 電子廠工作時暴露在有毒物質中,文瑄因此罹患肝母細胞瘤,過世時年僅三歲,她的媽媽隨後亦因乳癌過世,是數百位 RCA 受害員工之一。即使這家公司已結束營業並離開台灣,這群前 RCA 工人的家庭仍團結起來,組成 RCA 員工自救會爭取正義,令我非常感動。

我仍然記得在 1980 年代晚期遇到這本書的幾位作者,當時他們來到德州迫使半導體製造技術聯盟(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EMATECH)面對半導體業所造成的種種令人不快的現實。半導體製造技術聯盟是位於德州奧斯汀(Austin)的半導體研究財團,由於這個機緣,此聯盟後來成為電子業環境健康和安全的領航者。我很欣賞這群作者和行動團體不好惹的強硬作風(kick-ass style),而且他們最終成功說服國會撥出數百萬元預算支持半導體製造技術聯盟發展更安全健康的生產技術,著實令人敬佩。

我也還記得看見〈輸出傷害〉(Exporting Harm)這篇報導的那一天,這篇報導帶回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讓美國人看清我們的電子產業如何毒害中國農村的村民。我十分震驚於美國人用過即丟的文化製造出的巨量電子廢棄物,就這樣被運送到中國,由一無所知的工人在沒有任何防護下,在後院即工廠的環境裡進行「回收」,徒手拆解我們報廢的電腦,不只工人本身受到毒害,也讓毒物流入水源供應系統,導致嚴重的環境和健康問題。這篇報導呈現了全球化對人類戕害的黑暗面,更完全證明一項事實:有毒廢棄物處理是全球經濟中向下沉淪的一環。雖然巴塞爾公約明確禁止富裕國家對貧窮國家輸出有毒廢棄物,但就如本書的其中一章所言,這一切的不幸即肇因於美國政府是世界上唯一拒絕簽署這份國際公約的工業國家。

本書另外一個擊中要害的例子是戴爾電腦回收運動,此案例顯現有決心的在地團體能夠發揮戲劇性的全球影響力。很多人都熟知億萬富翁麥可.戴爾和他在德州奧斯汀創設的戴爾電腦快速崛起的故事,但很少人知道戴爾電腦公司是一顆破壞環境的定時炸彈,戴爾毫不在意他們的電腦裡含有許多致命毒物,而且對於報廢的電腦丟棄在垃圾掩埋場造成的毒害,也不願意負責。不過電腦回收運動聯盟與他們在德州奧斯汀的盟友——德州環境運動組織(Texas Campaign for the Environment, TCE)肆無忌憚的組織策略,替戴爾公司和麥克.戴爾烙印上名副其實為富不仁的標籤,讓他們尷尬萬分,於是不得不坐上談判桌,進而建立起負責任的產品回收計畫。

我們需要更多這種「大眾的歷史」,聽聽這些勇敢而富有創意的女性和男性,如何在他們自身及其子孫的生命備受威脅時,挺身奮戰。不論是對企業界或姑息養奸的政府單位,他們挑戰財團菁英並對權力發聲的故事告訴我們,當人們跨越傳統疆界,打破地域、政治、種族等藩籬而團結在一起時,真的能夠改變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cio123 的頭像
    socio123

    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