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編號︰SOC041
書名:世界銀行與NGOs
原文書名︰世界銀行とNGOs :ナルマダ.ダム.プロジェクト中止におけるアドボカシーNGOの影響力
出版日期:2014.12.10
作者:段家誠
定價:380元
ISBN:978-986-6525-86-5
直擊NGO如何以小搏大,挫敗世銀的「納瑪達水壩計畫」!
這本書說的是一則「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故事。世界銀行這個超大型國際組織,創立本意在提攜開發中國家,平衡世界發展不均,卻因過度重視開發績效,逐漸脫韁變為不受監督的可怕巨獸。話說世銀與印度政府共同發動「納瑪達水壩計畫」,環境評估輕率粗疏,也無完善安置迫遷居民的計畫,引起眾NGO關注,群起對抗,終於迫使世銀在1993年3月30日宣告補助案終止。
這是世銀撤回已通過開發案的首例,「納瑪達的教訓」(the Narmada Lesson)一詞不脛而走,允為全世界環境和人權運動最輝煌的一頁。本書鉅細靡遺剖析世銀此一超大型國際組織的官僚行動邏輯,頗值得企盼成為世界公民的台灣借鑑,深入瞭解國際合作的本質,並形成在地自發監督的公民社會。
本書特色
「本書最大的貢獻在於,詳細探究NGO如何對國際組織的政策產生實質影響......至今為止的NGO相關研究多著重在NGO本身和NGO網絡,對於NGO在那些場合、以那些方式對國家及國際組織產生影響力的研究卻付之闕如......[本書]以實證資料描繪此計畫案從開始到中止的軌跡,讓讀者對世銀如何規劃、決定補助案可以有更具體的認識。」
--古城佳子(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研究所教授)
【作者簡介】
段家誠
1970年日本橫濱出生,父親為在日第三代華僑,母親為台灣出身。1993 年橫濱市立大學文理學部文科國際關係課程(專攻國際學)畢業,於2001年取得橫濱國立大學研究所國際開發研究科(專攻國際開發政策)博士,現為日本阪南大學國際觀光學部教授。研究領域包括國際政治學、國際關係論、國際組織論、國際協力論。
【譯者簡介】
堯嘉寧
台灣大學法律碩士,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社會人類學碩士,日本北海道大學法學科交換留學生,研究主題為台灣人民在歷史中的紛爭解決型態與認同意識;發表論文曾獲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獎助,多次擔任國際研討會的論文翻譯或口譯,在新加坡擔任專職譯者兩年,現職為英/日文翻譯,譯有網野善彥《重新解讀日本史》、大貫惠美子《被扭曲的櫻花:美的意識與軍國主義》,合譯山中永之佑編《新日本近代法論》。
【目錄】
臺灣版序言 III
序 論 XIII
世界銀行為何 XV
納瑪達水壩計畫 XVI
註釋 XX
第1章 納瑪達水壩計畫揭幕與倡議型NGOs登場
第2章 倡議型NGOs對先進國家議會的動員
第3章 摩斯獨立調查團的派遣
第4章 世銀的「納瑪達理事會」與納瑪達計畫的中止
第5章 倡議型NGOs在世銀決策過程中的影響力
結論 倡議型NGOs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