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爬梳晚近全球經濟與生態危機的歷史脈絡
拆解民粹話術,讓政治重新著陸,遏制失控的擴張夢
拆解民粹話術,讓政治重新著陸,遏制失控的擴張夢
★2020台北雙年展主題用書
「我們的生活方式沒得商量!」──老布希
「我們並非在捍衛自然,而是在捍衛自己,因為我們就是自然。」─
◎難民潮、民粹旋風、貧富不均擴大……
◎最知名的氣候變遷懷疑論者川普,
◎生態政黨為何一直無法把餅做大?公民們又該採取什麼行動?
上述問題彷彿分屬不同現象,但它們之間其實有著緊密的關聯。
近50年來的全球去管制化,持續加深國家、
原因是,各國統治階級早已意識到,單憑一顆地球,
本書指出,未來的新政治必須和「全球」、「本土」、「離地」
佳句摘錄
■急速加劇的貧富不均、「民粹主義浪潮」或「移民危機」……
■如果借用《鐵達尼號》的老比喻,可以說:
■川普代表的並非「後真相」政治,而是「後政治」政治。
■如今不管是布景、後台、幕後,甚至整個建築物,
■很長一段時間,建立在煤炭上的經濟讓階級鬥爭能夠有效運作,
■以伽利略式客體為模型,人們還可以幻想自然為「資源」,
■鮮少有人會為「黑洞」或「磁場反轉」而論戰,
本書特色
◆當代歐陸最重要的思想家、社會理論家拉圖,
◆筆法平易近人,針對近幾年歐美的重大社會事件,
◆作者本身也是2020台北雙年展的策展人,
◆書中涵蓋豐富圖解,
◆作者是「科際研究」(STS)研究領域的奠基者,
各界讚譽
吳嘉苓(台大社會學系教授)
吳瑪悧(藝術家、國家文藝獎得主)
當地方與全球的界線在現代化進程中逐漸模糊,
在離地與在地之間,我們與現代性的距離
為何貧富不均與氣候變遷是同一現象?為何這個現象要用「
在縱觀世局,疾呼「著陸」的各種呼籲中,本書提醒我們「臨界區」
本書是拉圖直指「我們從未現代過」後,
拉圖的共享主義宣言,要讓一切建制的穩固基礎煙消雲散,
拉圖的蓋婭福音書,要拆毀民粹和帝國偶像,
拉圖的後疫情時代生存指南,瓦解川普謊言、脫歐迷思,
這本書更是充滿了拉圖滿滿的鄉愁,他已經飛行很久了,想要折返、
我們需要……一本關於政治行動的描述手冊,
[本書]像是一項新氣候政治集群實踐的哲學鷹架,
拉圖拆解了許多老掉牙的政治範疇,像是左翼/右翼、全球/本土,
拉圖的解決方案是多方多面的。廣泛而言,
這個時代特有的環境和社會經濟危機帶來許多政治與哲學挑戰,
這本書雖然是本小書,卻有許多洞見,
許多人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歷史時刻,《著陸何處》
作者簡介
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
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 Po)媒體實驗室榮譽教授。學術生涯早期以科際與社會研究(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S)的作品聞名,晚近則致力於哲學、生態與其他領域的社會科學研究。著作甚豐,包括《實驗室生活》、《我們從未現代過》、《自然的政治》(Politiques de la nature)、《再組社會》(Reassembling the social)、《激情的經濟學》、《存在模式研究:現代人的人類學》(Enquête sur les modes d'existence : Une anthropologie des modernes)等等。
拉圖近年亦開始密切與藝術家合作,透過影像、圖像或參與等方式表達理論概念,策展主題包括「偶像破壞」(Iconoclash)、「讓事物公共化」(Making Things Public),以及2016年的「重啟現代性」(Reset Modernity)。拉圖也是2020年台北市立美術館雙年展的共同策展人,展題為「你我住在不同的星球上:外交新碰撞」。
譯者簡介
陳榮泰
台大化工系、清大歷史所畢業。現就讀法國高等社科院社會人類學學程。
伍啟鴻
畢業於台大物理系、清大哲學所。現居法國,於高等翻譯學院就讀翻譯學學程。
以翻譯為志業,並引以為樂。冀以中、西文字根本不同之大前提下,尋索現代漢語的多元性。
二人與群學出版社合作,主要譯有米歇爾.塞荷《失控的佔有慾》、《寄食者》;布魯諾.拉圖《面對蓋婭》、《巴斯德的實驗室》等書。
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
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 Po)媒體實驗室榮譽教授。學術生涯早期以科際與社會研究(
拉圖近年亦開始密切與藝術家合作,透過影像、
譯者簡介
陳榮泰
台大化工系、清大歷史所畢業。
伍啟鴻
畢業於台大物理系、清大哲學所。現居法國,
以翻譯為志業,並引以為樂。冀以中、西文字根本不同之大前提下,
二人與群學出版社合作,主要譯有米歇爾.塞荷《失控的佔有慾》、
譯稿賜教:eengthaix@gmail.com。
目錄
推薦序 此時此地的政治/張君玫
推薦序 地族同盟的哲學鷹架/龔卓軍
第一章 出一個政治虛構的假說:世界爆發貧富不均,與否定氣候突變實屬同一現象
第二章 多虧美國退出氣候協議,總算看清這場戰爭的真面目
第三章 移民問題困擾各國:「被剝奪土地」,一種全新卻壞透的普世性
第四章 「加法全球化」與「減法全球化」截然不同
第五章 支持全球化的上層階級,如何一步步擺脫團結的包袱
第六章 「共享世界」的精神被拋棄,引發對事實的懷疑
第七章 第三個端點出現,挑戰「全球」與「本土」之間的現代性典型定向
第八章 「川普主義」的發明,標示了第四顆吸子「離地」
第九章 標示「在地」吸子,界定地緣政治新定向
第十章 為何生態政治總是跟不上問題的腳步
第十一章 為何生態政治總是難以從左派/右派對立中抽身
第十二章 如何讓生態運動接下社會抗爭的棒子
第十三章 階級鬥爭已轉為地社位置的爭奪戰
第十四章 藉由科學史,一探「自然」概念如何使政治立場僵化
第十五章 左/右對立的現代觀點所施加的「自然」魔咒,非得破除不可
第十六章 行動者世界有別於物件世界,兩者反抗方式截然不同
第十七章 臨界區科學有其政治功能,與其他自然科學絕不相同
第十八章 生產系統與生育系統的矛盾正在加劇
第十九章 陳情書的模型,重拾生活地域的描述
第二十章 為舊大陸辯護
圖片一覽
註釋
推薦序 地族同盟的哲學鷹架/龔卓軍
第一章 出一個政治虛構的假說:世界爆發貧富不均,
第二章 多虧美國退出氣候協議,總算看清這場戰爭的真面目
第三章 移民問題困擾各國:「被剝奪土地」,一種全新卻壞透的普世性
第四章 「加法全球化」與「減法全球化」截然不同
第五章 支持全球化的上層階級,如何一步步擺脫團結的包袱
第六章 「共享世界」的精神被拋棄,引發對事實的懷疑
第七章 第三個端點出現,挑戰「全球」與「本土」之間的現代性典型定向
第八章 「川普主義」的發明,標示了第四顆吸子「離地」
第九章 標示「在地」吸子,界定地緣政治新定向
第十章 為何生態政治總是跟不上問題的腳步
第十一章 為何生態政治總是難以從左派/右派對立中抽身
第十二章 如何讓生態運動接下社會抗爭的棒子
第十三章 階級鬥爭已轉為地社位置的爭奪戰
第十四章 藉由科學史,一探「自然」概念如何使政治立場僵化
第十五章 左/右對立的現代觀點所施加的「自然」魔咒,非得破除不可
第十六章 行動者世界有別於物件世界,兩者反抗方式截然不同
第十七章 臨界區科學有其政治功能,與其他自然科學絕不相同
第十八章 生產系統與生育系統的矛盾正在加劇
第十九章 陳情書的模型,重拾生活地域的描述
第二十章 為舊大陸辯護
圖片一覽
註釋
圖書基本資料
【書籍編號】STSC-015(STSC科技與社會研究譯叢 )
【書籍編號】STSC-015(STSC科技與社會研究譯叢 )
【中文書名】著陸何處:全球化、不平等與生態鉅變下,政治該何去何從?
【原文書名】Où atterrir? Comment s’orienter en politique
【作者】 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譯者】陳榮泰、伍啟鴻
【ISBN】 9789869947718【圖書分類號/CIP】570.15
【圖書關鍵字】政治社會學/氣候變遷/全球化
【定價】320 【頁數】288 【開本】 32開
【出版日期】2020/10/07
【定價】320 【頁數】288 【開本】 32開
【出版日期】2020/10/07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