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編號:Civ05
書 名:大明星:慾望、迷戀與現代神話
出版日期:2012.07.10
作 者:[法] 艾德嘉‧莫杭(Edgar Morin)
譯 者:鄭淑鈴
規 格:14.8 x 21 cm
頁 數:256頁
定 價:300元
I S B N:978-986-6525-54-4
各方推薦
魏德聖(導演)
聞天祥(知名影評人)
辜振豐(《時尚考》作者)
但唐謨(知名影評人)
廖金鳳(台藝大電影系副教授)
686(有河book書店主人)
吳卡密(舊香居主人)
李明璁(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
蘇碩斌(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
明星的歷史至今都不曾終結
今日「明星神話」依然存在,只是它變得更親民、更人性化,媒體網路時代創造出各式各樣的明星,廣告明星、網拍明星、素人明星、運動明星等,甚至是全方位的天王天后。明星的歷史至今日不曾終結。瑪麗蓮夢露、卓別林、馬龍白蘭度、詹姆士狄恩、葛麗絲凱莉等,本書為我們介紹這些曾經創造出神話的經典明星,他們絕對是永恆的ICON。──吳卡密/舊香居主人
凝視創造時代的明星
這本書跟我一樣很老,而且裡頭提到的明星們更老,都是博物館級了。但很有趣的,書裡所提供的觀點和視野,如今讀來仍非常新穎,閃閃發亮。法國思想家莫杭回溯了明星誕生的時代,凝視著創造時代的明星;讓我們得以窺見這既是神話、也是體系,既持續異動、又亙古不變。而大師著名的「複合思想」跨界方法論,亦巧妙地在這個傳統學術界不屑一顧的主題上,犀利鮮明地展現出來。──李明璁/台灣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沒有明星,有如社會沒有熱情
莫杭是位深沈的左派,論證詭譎而精彩,他哀悼電影沒有明星有如社會沒有熱情,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改變世界的動力。──蘇碩斌/陽明大學人社院副教授
研究明星,其實就是幫助觀眾研究自己
演員飾演過的角色就是他的生命。好的演員會將扮演這些角色的經驗內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並且以自己的生命去回應它,但只有通過觀眾「旁觀見證」後的演員才能成為明星;研究明星,其實就是幫助觀眾研究自己。本書從這個基礎上去探討明星從誕生、發光發熱到黯淡甚至隕落,有助於讀者深入了解「明星」的本質,及其所對應的社會演變,值得影迷們深入省思觀照。──686/有河book書店主人
【內容簡介】
為什麼有些人會成為大明星?什麼原因讓他們風靡全球?
為何人們會對明星著迷?明星如何反映人類的夢想與渴望?
法國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告訴你,電影、明星、觀眾如何創造出現代神話
這是一部明星演化史,也是一部大眾文化史
1920年代,電影工業剛起步,人們還不習慣在黑漆漆的房間裡看電影,「看電影」是一件新奇的事。為了吸引觀眾進入電影院,電影工業引入了明星制度,創造了一批電影明星,他們的威力無遠弗屆,翻動了整個世界,成為人人模仿的對象,帶動了時尚潮流,影響了大眾的言行與價值觀。
人們注意明星的一舉一動,關心他們的八卦新聞多過於他們主演的電影。人們將明星當成神一樣膜拜,為之獻祭、為之瘋狂。
本書作者莫杭成長於大明星誕生的時代,見識了明星無與倫比的影響力,也看見影迷的瘋狂崇拜行為。作為一位影迷、同時也是思想家的他,開始思索:「為什麼人們會崇拜明星?人們為何需要明星?」、「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成為大明星?有些人不行?」
不同於一般知識菁英將明星崇拜當成幼稚、不理性的行為,莫杭認為明星崇拜反映的是人們心中的夢想與渴望。研究明星,就等於認識自己。了解明星類型的演化,就等於了解人類文明的演進。
本書從「電影角色」、「演員性格」、「觀眾想像」、「電影生產體系」切入,探究這四者如何創造出「大明星」,又是如何交織出「明星的意義」,讓電影明星成為一種現代神話。
【作者簡介】
艾德嘉‧莫杭(Edgar Morin)
法國當代著名思想家、左翼知識份子。1921年出生於巴黎。1941年加入法國共產黨,因無法認同史達林的獨裁作風和暴行而開始和黨唱起反調,遭到法共開除,隨後進入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
莫杭自詡為學術自學者,四處聽課旁徵博引,除了書籍以外,他所遇過的人與生命經驗都是汲取知識的來源。這樣的背景讓他沒有學院包袱,倖免於學科專業分工過度的偏狹,慢慢發展出一套全面的「複雜思維」體系。他的作品不只具有前瞻性,還耐得住時間的考驗,早年著作包括《大明星》、《方法》、《時代精神》、《複合思想導論》都不斷再版。
年屆90高齡的他,依然活躍於知識圈。畢生關懷的主題除了大眾文化之外,還包括歐洲文明、文明政治、人性、愛、教育、生態環保、全球化時代人類的共同文明。他帶給人的不只是知識的啟迪,更是一種面對生命的姿態,如同本書譯者所言:「他不做道德的喊話,但是卻撼動人心。」
【譯者簡介】
鄭淑鈴
稟著一股對學術翻譯的熱忱走進這行,而深刻體驗學術翻譯是一條需要耐心與使命感的路。更感念當初曾領我入門的師長以及翻譯引介思想的前人,能夠參與這份工作也與有榮焉。
目前就讀於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文化研究博士班。曾就讀台大社會系、巴黎第一大學藝術史學士、巴黎第三大學文化管理碩士、巴黎高等翻譯學院。專長為藝術社會學、文化研究、視覺文化理論、文化政策與行政、藝術史、以及學術翻譯。
【目錄】
推薦序:「發現艾德嘉‧莫杭和《大明星》」 /辜振豐
推薦序:「電影明星之於你、我和我們的世界」 /廖金鳳
第三版序言
引言
I. 明星時代
群星的創世紀與蛻變 (1910-1960)
(明星體制如何形成?早期的明星類型為何?)
天王與女神
(明星如何誕生?哪些條件的配合,才能催生一位大明星?)
明星崇拜儀式
(為何人們會對明星著迷?為什麼人們喜歡看明星的八卦新聞?)
明星商品
(明星如何變成一種商品?)
明星與演員
(電影如何改變演員的表演方式?)
明星與我們
(為什麼人們想模仿明星?從模仿明星當中,人們獲得了什麼?)
II. 時代明星
轉捩點:詹姆士狄恩
(為何英雄的敵人會變成自己?迷途英雄、問題英雄如何出現?)
明星體系的黃昏與明星之死而復生
(明星體系為何殞落?重生的明星體系為何不再信奉幸福的神話?)
附錄
喜劇與明星
(為什麼人們會崇拜搞笑演員、小丑?喜劇明星如何佔領觀眾的心?)
艾娃嘉娜
(艾娃嘉娜如何顛覆完美女人的形象?如何超越創造她的好萊塢機器?)
歐洲當代思想巨擘:艾德嘉‧莫杭 / 鄭淑鈴
【序言】
《大明星》第三版序言
電影的發明起先是為了觀察事物的移動,後來卻變成現代世界裡最重要的表演活動。照相機當初看來是為了複製現實,後來卻用在製造夢想。電影螢幕像是呈現在人類面前的一面鏡子,而電影為20世紀帶來許多半神,也就是明星。
在這本書裡,這些來自電影裡的半神、夢中情人,被當成現代神話在研究。
從這個角度看來,明星是一個相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題材,可以說明我在當代社會學研究中,一個不斷出現的問題。這個問題是關於我們這個理性社會的神話,甚至可稱為魔法。這本書所關注的問題,當初曾(至今仍是)被社會學丟棄,認為不重要。有些官方社會學者甚至把這當作無聊的蠢事。儘管今日,這本書在我眼裡,也許太過諷刺,可是《大明星》並不屬於「破除神話」的範疇,它不認為這些神話是下等的騙人把戲,專門用來「異化」天真的群眾,不同於那些自稱馬克思的文章,盡是往這些真實的神話潑硫酸。
這本書嚴肅地對待明星這個現象:明星同時是人類與神的一份子,他們身上的某些特徵跟神話英雄或是奧林匹斯眾神有著相似之處,他們引起人們的崇拜,甚至成為一種宗教。
當然,我們也不應該把這些太當成一回事,像是有些知識份子認為除了他們自己以外,別人都無法分辨電影與生活的界線,然而觀眾其實能夠區別電影與生活兩者的差別。可是,說到明星,這道界線似乎就變得模糊不清。因為明星神話正好處在這塊介於信仰與娛樂之間的模糊混雜地帶。明星宗教似乎一直處於萌芽階段,一直沒有完成。換句話說,明星同時是美學、魔法以及宗教現象,從來不會淨屬於其中一項而已。
那麼要如何定位以及瞭解明星這個現象呢?我們只能從許多不同面向來著手,也就是說將這個現象連接到:第一,劇中電影人物與演員的特質。第二,表演與觀眾之間的關係,亦即在幽暗的電影院中所發生的情感作用,在那當下的人們,情感投射與認同會特別劇烈。第三,資本主義經濟與電影生產體系。第四,資產階級文明的社會歷史演進。
透過這樣的檢視過程,我們可以清楚看見,在這個理性掛帥的現代文明中,明星神話不能只被當成無知、幼稚、崇拜(宗教狂)的集合。相反的,它就是現代性的發展,換言之,都會生活與資產階級,產生並且培育出明星神話。此外,女性與青少年是明星神話的兩大支柱,他們是社會裡的野蠻人,在文化上是最受排擠的一群人,同時卻也是最活躍的現代性文化力量。在本書,我探討了女性與青少年的問題。在我後續的當代社會學研究中,我發現他們是社會上最先進、也是最落後的力量。這個現象跟我在《奧爾良的謠言》(La Rumeur d’Orléans)中所發表的現象有所關連,可以說是「現代中古世紀」。
同樣地,對我而言,明星這個主題之所以如此不可思議,是因為我們不得不將過去與現代性貫通連接,而不像其他人經常將這兩者隔離。面對明星這樣的現象,我們不只要用當代的角度來探討,也要用人類學的角度:因為這個主題位處於資本主義經濟與資產階級歷史的全盛時期。而且在神話與宗教層面上,明星這個主題也符合人類學深切的渴望。明星女神與明星商品是一體兩面,為了探討其中一面,我們得求助20世紀的當代社會學,另一面則得請教基礎人類學。就策略上看來,這個主題是前所未有地豐富。
再者,重新觀看閱讀這本書的同時,我察覺到這個問題早在十五年前,就已經出現在我所關注問題的核心。我試圖從現代社會學現象的角度來定位明星這個現象。同時也從衍生性人類社會學(anthropo-sociologie générative)的角度,力求掌握根本的組織原則,瞭解現象在當下如何形成,在歷史上又是如何衍生發展。
所以,在第三版我只有少量修改,可是我必須做一些補充。實際上,這本書的寫作時間是在寫完《電影或想像人物》(Cinéma ou l’homme imaginaire)之後。當此書在1957年第一次出版時,身陷危機的電影正好重新推出明星,希望因而獲救。《大明星》這本書在1962年再次出版,不過此時明星才剛開始出現新的進展,許多事情仍舊是曖昧模糊。一直到1960-1970這十年間,明星的歷史才出現關鍵轉折,開啟歷史的新頁。另外,文章中以現在式所書寫的事情,經常必須放在過去的歷史脈絡中閱讀。我必須新增一個章節來替這本書下結論,也就是〈明星體系的黃昏〉,並且伴隨另一篇文章來閱讀:〈明星之死而復生〉。僅管明星的歷史直到今日絲毫都沒有終結,我們還是可以瞭解明星完整的週期:從誕生到登峰造極,從頂點到死亡,從死亡再到重生。
1972年,1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