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篇文章是編輯在小小書房的報品Party時準備的資料,分享給所有讀者


 

大明星這本書的作者莫杭(Edgar Morin)是法國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就像傅柯、布迪厄那樣有名,當我們的譯者在法國跟他的同學說到他在翻譯莫杭的書,大家的反應都是:哇!你在翻譯大師的書耶!

莫杭現在雖然已經九十幾歲了,可是在法國以及整個歐洲還是非常活躍,直到近年,一直都還有新的作品出版。他的研究有一部分是關於當代理性社會當中的魔力。在《大明星》這本書中,他很厲害的是,他可以將學界認為很膚淺的明星現象講得很深刻,牽連到整個人類文明的演進,可是又可以將原本是很學術的東西講得很淺白,他很少使用學術術語,但你若仔細看,你會發現他的思路充滿哲學的思想,是一本既淺白又深刻的作品。


 

崇拜偶像總是被當成不理性、瘋狂、盲目的行為,或者是商業操作,許多正經八百的人對之嗤之以鼻,但這種態度只讓我們對明星現象的認識顯的膚淺,無法解釋為何同樣的商業操作,有些成功,有些不成功,也無法解釋,就算現在是理性掛帥的時代,還是要這麼多崇拜偶像的行為。

這本書就是在解釋:為什麼有些明星會大受歡迎?例如克拉克蓋伯、瑪麗蓮夢路、詹姆士狄恩,什麼原因讓他們大紅?這些大明星很紅如何反映人類的夢想與理想?剛接觸到這本書時,馬上就聯想到《電影的魔力》這本書,它裡面談的是,為什麼有些電影會賣座,人們為什麼會喜歡這些電影,這些電影如何反映出我們想要相信的價值

《大明星》這本書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它切入的角度是明星。從研究大明星當中,我們可以理解不同時代人們渴望的東西有什麼不同,在電影發展初期,明星是以一種女神、英雄的姿態出現,他們高高在上、高不可攀,他們是理想的極致;但後來人們喜歡的卻是帶點人性的明星,他們依然擁有神的特質,但卻也有凡人的煩惱,就像是希臘神話當中的諸神,有著七情六慾,會嫉妒、會犯錯。而本書對於這種轉變,有非常精彩的分析,充滿社會學的想像。

這本書可以讓我們思索時代的變遷,為什麼在這個時代是某種類型的明星受到歡迎,而在另外一個時代又是另外一種類型,例如早期大家喜歡的男明星,通常是非常陽剛、充滿男子氣概的男星,而現在受歡迎的男星則帶有一點陰柔、溫柔的特質;而以前受人歡迎的女星通常都非常女性化,但現在大家喜歡的女星都帶點男子氣,例如安潔利那裘莉。

除此之外,這本書相當有趣的是,它提到了電影角色與明星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好的角色讓某個演員成為大明星,還是明星讓某個角色紅了起來?明星與角色的關係是什麼?是角色成就了明星,還是明星成就了角色? 

總結來說,這不是一本解構明星神話的書,而是一本理解明星神話的書。

不同於典型馬克思觀點,將明星當成「建構」的產物;作者認為明星之所以存在這個世界,不是因為邪惡資本主義的商業運作,而是源於人們內在的需要。我們的渴望,塑造了明星的樣子、決定了誰會大紅。明星類型的變化反映的正是人類文明的演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