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社區如何動起來?(增訂版)
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社區總體營造
出版日期:2014.07.16
作者:楊弘任
定價:380元
ISBN:978-986-6525-83-4
【內容簡介】
1980年代是台灣社會運動的「黃金十年」,當時人民對社會的不公、國家的無能及資本的霸道發出悲鳴怒吼,各種運動風起雲湧。1990年代中期以後,社會運動的力道逐漸減弱,而社區營造開始蓬勃發展。本書致力捕捉、描摹及分析的,正是這股社會動能的延續與轉變。
在2000年前後的世紀之交,楊弘任帶著三重身分(社會學博士生∕國會法案助理∕保育協會研究員),進入國境之南的屏東縣林邊鄉,從事長期的深度參與觀察。憑藉對當地社會紋理的洞識與掌握,構築出理解黑珍珠之鄉的三個視角(蓮霧技術創新、在地結社風潮、社區總體營造),寫就這部扣人心弦的社區民族誌。
本書精巧地結合了林邊與台灣、在地與外力、個案與整體,使得這份針對特定地區的田野研究具有更廣泛的啟示意涵:呈顯出過去百年來所謂邊陲社會共同面臨的課題,即諸如傳統與現代、外來與本土、中心與邊陲等二元範疇彼此拉扯所引起的相互搓揉摩盪問題。
值此「社造二十年」之際,《社區如何動起來?》的增訂版帶我們重返黑珍珠之鄉,透過當地社區總體營造的經驗,引領我們再次思索:在怎樣的機制下,組織者與群眾才能交會融合,共同創造出嶄新的「公共性」與「社會想像」,讓看似不可撼動的地方派系得以鬆動甚至轉化,進而啟動社會改革的機制,讓社區自轉前進。
台灣社會學先行者誠摯推薦
這本書的內容很本土,寫作的筆觸更是本土。它不只是一份優秀的學術作品,更是一份相當具有特色之成功的「報導文學」。整個論述不像一般學術論文,充斥著炫惑而難懂的術語以及彆扭而拗口的西化表達方式,倒比較像民間說書先生侃侃而娓娓地以委婉口吻細說著故事。
——葉啟政教授
從改革社會的淑世關懷出發,進入田野,淬鍊出嚴謹的學術研究,成就了這本精彩的專書,然後再回饋給社會實踐,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本書以紮實的個案研究,指出了由「不動」到「能動」、由「現實就是如此」到「另類可能」的轉變,是可以實現的。「能動」與「另類可能」的信念,將開創出嶄新的問題意識。
——謝國雄教授
《社區如何動起來?》是一本生物社會學。透過田野的細緻解剖,作者向我們揭示了社會生命體誕生的奧秘。本書之所以精彩,正是它從「生命」的角度來呈現社區花園,讓我們清楚地看到,花園中花葉果實之所以能夠長成,其背後所需要的各種養分與熱能。
——李丁讚教授
【作者簡介】
楊弘任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近年主要研究興趣包括:社區研究、科技與社會研究、台灣社會的綠能轉型、宗教社會學、現代性與社會理論等。
【目錄】
推薦序 由不動到能動,由現實到另類可能/謝國雄
推薦序 走入「地方」/葉啟政
自序 回到社區,探問社會
第一章 行動中的社區
.技術、社區與認同 .兩種習性的文化轉譯
第二章 黑珍珠之鄉的地方派系
.派系的命名與起源:為什麼是舊派與新派? .拼貼歷史:派系分化與菁英甄補 .派系成員的日常習性與轉型軌跡 .黑珍珠之鄉地方派系轉型趨勢
第三章 看不見的技術:蓮霧變成黑珍珠
.誰發明了黑珍珠? .技術,為何看不見? .黑珍珠的技術發展史 .準師徒制:銘刻在身體裡的技術之傳承 .技術,真的看不見?
第四章 在地結社風潮及其轉型
.林邊民主促進會的形成與轉型 .東港溪保育協會的形成與轉型 .林邊文史工作室的形成與轉型 .結社、公民性與在地民主
第五章 黑珍珠之鄉的社區總體營造
.為什麼純粹的「村落行動」無法使社區動起來? .為什麼純粹的「社團行動」無法使社區動起來? .社區動起來的主要機制 .社造行動的特質
第六章 社造,持續的文化轉譯
.社區是「做」出來的 .不斷轉譯在地習性
附錄一 建立社區行動的理論:社運到社造
.社運到社造 .社造 ,潛在對手的社區認同 .轉化地方社會中的網絡與資源 .文化轉譯,啟動有廣度也有深度的動員過程
附錄二 個案能說什麼?——重探詮釋個案法與延伸個案法
.民族誌個案的魅力 .範例,或者異例:鬥雞事件的爭議 .深描,或者解釋:文化理論的科學基礎 .從詮釋個案法到「社會—象徵分析法」
附錄三 何謂在地性?——從地方知識與在地範疇出發
.在地性、邊界與文化轉譯 .以地方知識轉譯專家知識 .以在地範疇轉譯外來範疇 .結語
參考書目
跋 社造,一種生命工程/李丁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