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最渴望與你互動的網頁-- http://socio.com.tw/forum
群學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sociopublishing
(舊) https://www.facebook.com/sociosp
群學噗浪 https://www.plurk.com/socio

請見《污名》二版1印譯者說明

修訂表下載︰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2FqzzUkDeB6xfCPF7wljIw9AbrmfW8vFDsknbj6E7Rc/edit?hl=en_US

譯序 

p.xxiv 第四行 (新增一段)
另外,也謝謝陳遠、萬毓澤與藍佩嘉老師對譯文的修正建議

p.xxiv 第五行 
費心校訂本書譯文-->費心校訂本書

前言 第一行 
完全社會接受-->社會完全接受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眷村文化保存工作者群像
/高有智(中國時報調查採訪室記者)

pp.289-294

  眷村是台灣在二次戰後最大的政治移民聚落,六十萬大軍從中國遷徙到台灣,在全台各地形成大小不一、型態各異的眷村,一九九四年最多曾高達八百三十八個村落。歷經改建與重組,眷村不斷變換風貌,記錄了一段移民文化與歷史,還有在顛沛流離的大時代下,人們刻苦生根的動人故事。

  眷村容顏凋零,在竹籬笆歲月逝去的過程,總有一群人不願土地的記憶就這樣隨風而逝,在歷史灰燼中搶救曾活在人們心中的回憶。當老舊眷村全面拆遷的腳步不斷推移,現代都市化的僵硬巨輪無情滾動,堆土機碾過的土地,沒有留下痕跡,也找不回往日的生活點滴,唯一可見的是這群人的身影。他們沒有選擇徒然興嘆,也不願只將回憶埋藏心中,等到午夜夢迴才又不經意勾起童年的眷村回憶;他們願意付出行動,在各地角落搶救與保存眷村文化。有人大聲疾呼、有人默默耕耘,唯一共同的心願,是保存台灣多元的眷村文化風貌。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眷村意象:新聞的再現與社會建構
/莊雪屏(TVBS新聞台新聞部中部中心資深記者暨副組長)


那每到選舉就暴增的新聞……

  我在台中后里馬場附近一個小小的眷村長大,那是混雜日式建築與新建瓦房的社區,居民多是原在后里馬場任職以及服役的官兵和眷屬,口操各省鄉音的叔叔伯伯,和習慣說台語、客語和「山地話」的本省籍阿姨,這種家庭組合是社區中的常態,反映出外省第一代在特殊政治因素下,被迫在台灣落地生根,又因外省族群中男女比例極度不均,而選擇以本省籍女性作為婚配對象的歷史背景。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日的喧嘩:眷村文學與眷村
/吳忻怡(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


這些人在原本應該安身立命的地方流浪與衝突,漫無目的遊蕩,失去座標,成為地球永遠的漂浮者,切斷在生命光譜的兩極,恐怖到像無止盡的懲罰。時時刻刻宜乎問:鄉關何處?正是薩依德《鄉關何處》,記錄一個基本上已經失去或被遺忘的世界。
──蘇偉貞〈眷村的盡頭〉(二○○四)

前言

  一九九六年,我在碩士論文《「多重現實」的建構:眷村、眷村人與眷村文學》第一段寫道:「可能是在台北市的南機場,或者台南市的長榮路旁、高雄的左營地區,甚或是台灣省的每個都市裡,你看見一大片低矮灰暗的房子,對應著四周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寬廣馬路,透露著一股迥異於現代化社區的氣息。若想走進去一探究竟,也許會看見『光復大陸』的標語,也許會聽見帶有四川或浙江等各省口音的國語,更可能看見臂膀上留有『反共抗俄』這類刺青的老人。是的,就是這裡了,這就是政府遷台後形成的特殊人文景觀—眷村。」時隔十多年後,重新回顧這段文字,企圖再次準確爬梳「眷村文學」,才發現自己的文字也落入歷史進程,成為過時的描述。不管是台南的長榮路,還是高雄的左營地區,那些幽暗狹小的村舍聚落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式高聳的集合式住宅,簇新偉岸的社區大樓。眷村,在一九九○年代末期經歷是否全面改建的關鍵時刻後,逐漸被拆毀、重建,轉型為新的社區型態。而大部分的眷村人,也果真如我碩士論文的喟嘆:「一旦改建政策付諸實現,所有有過眷村經驗的人都將失去回憶眷村生活的實際場景。」失去他們的台灣原鄉。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記錄眷村族群生活、歷史風貌、人物場景的眷村文學,在傳遞族群記憶、打造族群認同的功能上,無疑將扮演更為不同、吃重、複雜的角色;也值得用更細緻的方式,來理解台灣文學中獨特的一支—眷村文學。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籍編號:FT005
書         名:
扶桑花與家園想像
出版日期:2011.08.02
主         編:張翰璧
作         者:張翰璧、吳忻怡、曾意晶、莊雪屏、陳谷萍、柯凱珮、羅於陵、柳慧燕、柯林斯、張茂桂、高有智 等著
規         格:14.8 x 21 cm
頁         數:352頁
定         價:380元
I  S  B   N :978-986-6525-44-5

 

不同的眼光,不同的眷村事
眷村生活原來不只是回憶與一道道眷村菜而已

《國家與認同:一些外省人的觀點》、《離與苦》後,外省人系列叢書第三彈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春肉體告訴我的事
/王振圍(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秘書長,男,26歲)


        青少年既非成人,也非兒童,在成人與兒童的二分思維中,使青少年在當代文化中,總是在成年人的主流思考與兒童保護中被夾殺,青少年的主體性往往被社會忽略。青少年是十分特別的過渡身分,只要度過或熬過(對有的人來說,青少年階段一點也不是個快樂的經驗,長大後選擇遺忘),青少年口頭上常以幼稚、不成熟的行為為恥,像是會用「你很幼稚耶!」來嘲笑別人的天真,同時又努力擺出大人的樣子,在以成人為主流的社會中,青少年當然希望被當作大人看待,獲得尊重;但又希望同時享受未成年的權利,可以不用負完全的責任,既獨立又依賴。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說「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女性被社會建構成「女性化的、陰性的」,為了爭取平等與解放,女性應該拒絕陰性氣質因社會壓迫所造成的侷限性,而青少年與女性有著雷同的處境,青少年被社會建構成「叛逆且服從的、幼稚且應負責任的」,青少年應拒絕因青少年發展特性所遭受的社會壓迫、或成人對青少年的刻板印象所造成的侷限性,無論是在青少年身體或是空間上,我們都應投入更多的關注,一個成熟的成人,也不是天生的,是青少年透過學習變成的。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籍編號:PS04
書        名:
性別無敵好青春(2)
出版日期:
2011.7.22
策        劃: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 
編        者:王振圍
規        格:14.8 x 21 cm
頁        數:240 頁
定        價:250 元
I  S  B  N :978-986-6525-45-2

 

在我青春期的時候,跟我的同代人一樣,我滿懷「性別麻煩」,卻孤立無援。……二十年後,今日青少年享有的性別教育資源(以及性別的快樂資源)已經比昔日興旺千百倍,但他們未必已經得到足夠的幸福快樂。……「人是需要人的」,青少年大可以穿梭網路內外,在不放棄網路之餘重返人間,參加跟同儕面對面的社團,並在其中獲得朋友交流的力量、人的味道。最培力的擁抱就在朋友之間,而不是在高科技的玩具之內。
——紀大偉(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探討「多元性別」議題,在目前臺灣社會的學術研究領域正方興未艾,但在校園現場推廣多元性別的觀念則常常面臨多重壓力,讓許多具性別意識與實踐熱情的教師感到挫折。我想《性別無敵好青春》的出版,正好可以提供一些補給資源,藉由年輕朋友揭露自身經驗的文字書寫,讓更多人看見「不一樣」的成長經驗,想像不同的「美麗與哀愁」,聽見一些選擇「自在做自己」的同志心聲。
——游美惠(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本書是好性會首部共同作品,呈現青少年多彩的性別光譜,透過書寫個人性別意識成長經驗,集結展現不同性傾向青少年改造校園文化的經驗,並不斷在各地實踐培力以青少年為主體的性別社團理念,分享也延伸到對於生涯、家庭、自我展現及認同。她/他們群策群力地展現了獨特的應對策略、能量與堅持下去的韌性,還有——彼此看見。
——賴友梅(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

雖然這幾年尊重性別多樣化似乎是政治正確了,整個政府部門也開始重視性別主流化,但是,臺灣性別環境的改變似乎有點緩慢,還有這麼多的小孩與青少年,在學校裡、在家裡、在任何地方,因為他們的性別氣質而受到特殊的對待、甚至是歧視或壓迫。希望臺灣能有更多人可以讀到這本書,能改變更多人對性別的態度,我由衷地希望,未來的孩子能在真正對性別友善的環境中成長。
——劉安真(弘光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本書裡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個主題都讓人驚奇,並且獲益無窮。對於性別概念的初學者來說,這將是一本好的入門書。因為從咀嚼每一個人用心寫下的文字中,我們將發現「原來性別是那麼樣的多元」,並進而開始觀察生活中的種種小細節,讓視野看得更多、更廣。而對性別已稍具概念的朋友,本書除了能深入對於這些概念的想法,激發出不一樣的火花以外,更能從中獲得力量,在校園、社團與生活中實踐性/別平等。
——鄭昱菁(國立中正大學酷斯拉社社長)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學A問:請問一下你書中所謂的「虛假頭家意識」,是不是在加盟主選擇要加入這個產業成為加盟商的時候,就已經有這樣的意識存在?


答:加盟主是不是在進入之前就認為自己是一個老闆?肯定是啦!他就是因為想要當老闆所以加入便利商店,今天他加入便利商店的前提就是他想要老闆。實際運作的重點在於,在現場的實際工作中,加盟主會不會在實際的運作過程中,消滅他原來的幻想。因為在現場的過程中,如果你沒有留下一些誘因(incentives)或一些操作的空間去誘惑他,他很快就會覺得我跟一般的領班沒什麼兩樣,你必須在現場的過程中一直給他一些intenstion,讓他覺得我還是個頭家。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各位好,我是吳偉立,今天的主要目的,是來跟各位報告《血汗超商》這本書的內容。


《血汗超商》是碩士論文改編,如果你是社會系出身、又想真正解剖我的分析的社會系所同學們,可以考慮先看碩士論文,這才能真正了解這本書的弱點與優勢;若有將自己的碩士論文改編出版的想法,再去做兩本書(書與碩論)的比較。由於今天是偏學術性的演講,所以今天報告的內容,主要是以碩士論文《圓夢捷徑?》為主。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按:本系列文章為《血汗超商》作者吳偉立於100年5月5號應台大社會系之邀,所發表的演講「《血汗超商》與《血汗超商》之後?」本系列文章由群學出版社整理、吳偉立先生審閱,其中出於偉立手筆的增補之處,有待各位看官自行判斷。〉

 

出書一年之後,《血汗超商》作者吳偉立應台大社會系之邀,前往被作者視為最大競爭對手的老巢踢館,向這個養育無數社會學前輩、學術傳統深厚的第一學府師生,恭謹地報告《血汗超商》原始論文:《圓夢捷徑?》以及改寫過程中的問題。


該場演講,吸引了無數的台大社會系師生參與(因為忘記數人頭),被當天參與者譽為台大社會系今年以來出席最踴躍、互動最熱烈、投影片最美麗、演講者最帥氣的演講。演講後,作者更是簽名簽到手抖,足見該書之受該系師生歡迎(謎之聲:其實不是簽到手抖,而是沒吃中餐餓到手抖)。


有鑑於演講頗受好評(偉立:其實每一場都很棒的!),群學出版社硬是在暑假前緊張的出書尖峰期,不顧爸媽的期待、伴侶的怒氣、小三的眼淚,沒日沒夜拼死趕出該演講的逐字稿,並經演講者大幅精簡、改寫、增加內容後(謎之聲:恐怕是講了太多廢話,要湮滅證據),放置在網站上,以饗未親臨現場的觀眾~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籍編號:PS04
 書       名:
性別無敵好青春(1)
 出版日期:2011.6.5
 策        劃: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 
 編        者:王振圍
 規        格:14.8 x 21 cm
 頁        數:272 頁
 定        價:300 元
 I  S  B  N :978-986-6525-43-8

 

 

 

本書推薦序二〈性別無敵‧好青春〉作者楊幸真教授,單位頭銜應為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教授,對於誤植一事,謹此致歉。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籍編號:PS04
 書       名:
性別無敵好青春(1)
 出版日期:2011.6.5
 策        劃: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 
 編        者:王振圍
 規        格:14.8 x 21 cm
 頁        數:272 頁
 定        價:300 元
 I  S  B  N :978-986-6525-43-8

 

 

「這是一本關於年輕人如何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為自己努力的紀錄!……這本書豐富的紀錄了這幾年來參加營隊的年輕人的經驗與思考,不僅可以提供同年齡的青年們參考,對於老師們更是可以從他們活生生的紀錄與文字中,更深思在教育環境中可以怎樣為年輕人提供更好、更友善、更不具歧視性的學習及成長環境!」
——趙淑珠(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婚姻與家族治療研究所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本書難得之處就在於以青少年為主體,由青少年自己來說、寫青少年。……閱讀本書絕對豐富我們對於青少年與其性別經驗的想像與認識,更讓我們看見與懷抱無限希望,原來有一群青少年是如此認真的生活,用他/她們的肉身與不斷進化的父權社會進行『肉搏戰』。」
——楊幸真(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教授)

「《性別無敵好青春》多采多姿,包羅萬象,有性別成長經驗,有教戰手冊,有教育實踐,有理論剖析,還有政策建言。適合不同需求的讀者,相同的是,大家一定可以從中得到力量,繼續往前。……相信本書一定會召喚出更多的夥伴,一起走上『再造』性別大業的路!」
——蘇芊玲(長期參與婦女新知基金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任教於銘傳大學)

「好性會的夥伴們透過這本《性別無敵好青春》的出版,讓青少年與性別的議題得以引發更多討論與思考,也幫助更多青少年及性別教育工作者有更多元的思考,台灣的青少年絕非只有草莓或宅男這種單一的想像。在書中你會看見青少年多元的性、伴侶家庭、身體自主、社會行動及他們眼裡的世界。」
——鄭智偉(臺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秘書長)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M02立體書封.jpg  書籍編號:JM002
 
書       名:海參戰役
  出版日期:
2011.5.5
  作       者:赤嶺 淳
  譯       者:童琳、陳佳欣
  規       格:14.8 x 21 cm
  頁       數:384 頁
  定       價:400 元
  I S B N :978-986-6525-42-1

 

本書榮獲日本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北海道新聞,以及TBS電視台NHK電視台,專題報導、評論

2010年7月11日  『朝日新聞』。
2010年7月4日  『日本経済新聞』。
2010年6月20日 『北海道新聞』。

2010年12月10日 TBSラジオ。「久米宏 ラジオなんですけど」。
2010年8月27日 NHK教育テレビ。「視点・論点」、「ナマコから生物多様性保全を考える」。
2010年8月25日 NHKラジオ第1放送。「私も一言! 夕方ニュース」、シリーズ生物多様性条約3、「文化人類学的立場からナマコの視点で」。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籍編號:JSTS12 (科技、醫療與社會)
 書  名:科技、醫療與社會 第12期 
 出版日期:2011.04
 本期作者:陳信行、林宜平、陳政亮、Paul Jobin、曾育慧、何建志、陳思廷、王榮麟、成令方、蔡昌成 
 規  格:15.5 x 23.5(cm)
 頁  數:400 頁
 定  價:250 元
 I S S N :1680-5585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歷史與個人傳記生命的平衡關係上,我們已聊了許多歷史這一邊的東西。至於那些創造歷史者的生命又是如何?現在我們有可能指出夏日計劃如何對志工們的個人傳記生命產生影響嗎?我想是可以的。志工們是第一批辨識出並爬上六零年代浪頭的人。事實上,正因為他們爬上了浪頭,才賦予了這股浪潮最初的樣貌以及動能。只要這股浪潮還向前襲捲的一天,志工們就能享受我們之中如今鮮少能體驗到的那種高潮感。傳記生命與歷史以特定的方式囓合著,而這種方式只有那些身處在社會及政治變遷最前緣的人才能體會。從他們的敘述裡,我們清楚感受到這種經驗是多麼令人歡騰,使他們目眩神迷在一種交織了理想、個人使命及承諾的感受之中。

  然而,這股浪潮卻逐漸遠去,到了如今1988年仍持續衰退中。我們不僅從保守派在政治場域裡繼續占有優勢看出這種衰退,同時從在社會層面上對六零年代反文化的各主要元素的反制也可以看出。雖然研究指出事實上自從七零年代初以來,絕大多數的非法毒品的使用已逐漸減少,但在公共領域上對這個問題的議論與咆哮是比以往更加刺耳且訴諸道德。國會議員的妻子帶頭淨化搖滾樂的歌詞。甚至還有人私下樂見愛滋病的蔓延,認為它將是解決源於六零年代的性革命瘋過頭的問題,雖然染病本身令人感到遺憾,但卻是正義的展現。從許多方面來看,這確實是一個反動的年代。

  面對這樣的反制,志工們又該如何自處呢?一般普遍認為六零年代的基進份子已調整自己適應,甚至是擁抱了八零年代的生活方式。對於那些較晚才爬上六零年代浪潮的或對它的熱忱並不特別強烈的人來說,上述看法或許有幾分真確。然而,一旦我們談到的是志工,這種普遍說法就顯然有誤。任何人只要像許多志工曾如此徹底投身社運,就不會輕易遺忘了其熱忱之基礎的政治願景及自我認同。雖然「基進份子變雅痞」的意象看起來別具吸引力,在現今的政治氣氛下聽來也格外合理,但志工當前的生活卻證明事實並非如此。密西西比參與者仍令人驚異地忠於他們二十五年前曾支持的政治信念。如果我們只以一般常見的標準來衡量的話,他們的忠誠令他們付出了重大的代價。面臨過去二十五年來在這個國家中政治與文化的鐘擺效應擺向另一端的困境,他們仍持守信念,這意味著他們將體驗到深刻的疏離及在政治上被邊緣化的處境。有位志工將自己的困境,與在麥卡錫主義達到高峰時四面楚歌的左派人士的處境相比擬。這個類比是很貼切的。後者同樣也為了持守自己的政治信念而付出龐大的代價。曾被譽為是下一波典範的政治價值與個人認同,如今卻染上污名。歷史與個人傳記生命曾是並肩齊行,如今卻分道揚鑣,偶爾還伴隨著悲劇性的結果。

  麥卡錫時代扣紅帽子及獵殺共產女巫的行動,讓許多人賠上了他們的工作、他們的家庭,有時甚至連命都賠上了。我們也看到志工們同樣遭遇了這樣的悲劇,像是曾最富盛名的志工Denis Sweeney這個令人傷感的例子。他在自由之夏後的幾年間,也曾不斷找尋適當的後續行動來參與,然而在七零年代初期突然消失無蹤。那些曾在之後幾年間見過他的人講述著Sweeney怪誕的軼聞,說他偏執地認定中央情報局意圖在他身上植入電擊器,要把他逼瘋。Sweeney去見了當初曾教他很多東西、也曾是自由之夏之策士的Allard Lowenstein;Sweeney認為Lowenstein是籌劃所謂中央情報局陰謀的主謀。這個故事最終以駭人的結局收尾:1980年三月十四日,Sweeney到了Lowenstein位在紐約市的法律事務所找他,然後將帶來的手槍內的子彈全射在他身上。Lowenstein過沒多久就氣絕了。

  另一位志工Stephen Bingham躲躲藏藏地過了十三年政治逃亡的生活。在1971年八月二十一日,在加州的Soledad監獄裡,極具魅力的黑人社運人士George Jackson及另外五個人──三位獄警及二位獄中的白人犯人──在一場被宣稱是暴動的過程中被殺害,事件發生幾個小時後,Bingham就開始逃亡。當初Bingham是一位從事監獄運動的基進律師,在事件當天曾訪視Jackson,因而被要求接受訓問以了解案情。他被懷疑在當天走私了一把手槍給Jackson,而後來Jackson使用這把手槍來殺人。雖然自稱是無辜的,但當天晚上Bingham就離開了他與其他幾位律師共住的住家,很快地不見蹤影。直到1984年七月九日才再度於舊金山的葛理特紀念教堂前出現,當著許多記者的面宣佈自己回來了,並希望為這場顯然不利於他的官司奮戰。對於稱他在Soledad槍擊事件中扮演犯罪角色的指控,他已獲得了無罪釋放的判決,但他已付出了可觀的代價,包括十三年的歲月、他職涯的中斷,以及「你們永遠無法想像得到那種對我的家人及朋友無盡想念的痛苦

  在我研究期間,我也得知至少還有一位志工因為別人口中的政治因素而自殺。除了Sweeney之外,如今還有三位志工被收容在精神療養機構內。在這些較為極端的案例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密西西比參與者因為對政治的投入而導致離婚或失業的例子。

  當然,從志工的角度來說,夏日計劃留給他們個人傳記生命的遺緒並不全然是負面的。相較於自由之夏的政治氛圍,如今鐘擺已擺向了遙遠的另一端。對志工來說,個人傳記生命與歷史之間令人舒坦的契合只能成追憶。然而,只能成追憶並不表示他們沒有得到回報。志工們深覺自豪,心中充滿動力,而這些大半都來自於近四分之一個世紀前他們對那個夏天的回憶。事實是他們經過了試煉,並且證明並未失格。這種對自我的肯定是我們其他人永遠不能體會的。這份確知長長久久地成為志工力量的泉源。直到今日,仍汨汨湧流不絕。

「我最記得的東西就是…與我們共事的密西西比公民的勇氣…他們對我啟迪良多,至今,仍是鼓舞我的重要力量來源。我的意思是,當我面臨很艱困的處境或…(當)我很膽心自己是否有足夠膽識時,我…會重新沉浸回那段時光…回想當初自己看到那些人是如何自處的。

對我來說,那個夏天的回憶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就個人而言,他們…救贖了我…(他們)提醒我,原來在我裡頭還存在著一些有價值的特質…以及人真的可以做一些很了不起的事。那是我人生中影響我最深遠的一刻…它比任何事物都更令我信賴。

我知道我誇大了那個夏天的重要性…尤其是我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然而,那些回憶的確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我生命中最單純的一刻就在Hattiesburg的一座小教堂裡,當時揮汗如雨的我像個孩子般在流淚,唱著「我的這一點微光」(This Little Light of Mine),你知道它的歌詞嗎?其中有一段是這麼唱的:

發亮的微光是愛的光芒,

從高處照亮黑暗。

照亮了我,照亮了你,

我們看到了愛的力量有多大。

我的這一點微光,我要盡情照亮,

盡情照亮,盡情照亮,盡情照亮,

(開始哭泣)不知為何,我曾經擁有過這段經驗,這對我來說是那麼地重要…就好像那一點微光仍在我生命中隱隱照亮著。

盡情照亮,盡情照亮,盡情照亮。」

*節錄自《自由之夏》,頁330-335。Doug McAdam 著/黃克先 譯/群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相關文章

《自由之夏》精彩試讀—盡情照亮(一)

《自由之夏》精彩試讀—盡情照亮(二)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