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最渴望與你互動的網頁-- http://socio.com.tw/forum
群學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sociopublishing
(舊) https://www.facebook.com/sociosp
群學噗浪 https://www.plurk.com/socio

社會學看清時代巨輪的軌跡

王宏仁

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太陽花結束的當天,四月十日早晨,台北市中正一分局方仰寧局長驅逐了在立法院門口的公督盟,引發民眾不滿,因為在前一天,方仰寧才信誓旦旦地表示不會驅離有合法申請集會的公督盟。在網路的號召下,當天晚上有數千名民眾「路過」警局,要求方仰寧道歉下台。

  有趣的不是國民黨對此事件的政治操作,而是方的女兒在臉書發表心情留言,並且受到網友支持大量轉載。她說:「只想求各位理性和平,不要傷害我的父親,他不年輕身體也一堆毛病,真的再禁不起你們摧殘,他是我們家的支柱,最後只想說,我的父親你好棒!我以你為榮!」在二○一二年立法院決定取消退休的軍公教人員年終獎金時,也有一位將軍的女兒寫了一篇臉書分享文,裡面有幾乎一模一樣的話:「他沒有自由,國家說了算;他曾經從欄杆上墜落昏迷了好幾天,他沒有一句怨言⋯⋯。爸,你這輩子沒有做錯什麼,謝謝你對這個國家的付出!」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間異語與人間社會學 

陳玉梅

《蘋果日報》「人間異語」專欄記者

 

  社會學無所不在,有限的只是你的想像力。

  從社會新聞裡見不得人的亂倫、性侵,到街角的流鶯、年輕的遊民,如果缺乏社會脈絡的透視,這些臉孔的背後就只是「社會新聞」、「社會事件」。

  作為一個經歷社會學訓練的記者,我訪問的都是獨立的個人,個人也是一面面映照社會的隱形鏡子,他們通常都被歧視、被標籤化,當我從微觀角度去看他們背後的結構因素,要做的就是區辨哪些是社會結構所造成、哪些是個人的因素,這裡面有些尺度的拿捏:不過度歸因結構,忽略人的自主性;也不只看個人奮鬥或小我私情,而忽略社會結構扮演的絕對因素,這拿捏正是這工作有趣的地方。

  訪問L,是我第一次聽到公娼真實的聲音。先生跟別的女人跑了,為了供孩子讀書,她不得已去當公娼。為了賺錢,她每天穿得很隨便,透早就騎車出門上班,到店裡才化妝,賺完就回去煮飯給小孩吃,鄰居都以為她做土水(台語指水泥工)。為了多賺點錢,她想辦法叫人做露背的禮服,她每日接客,賺到錢就跟會存錢,她後來買房,在廢娼那年繳完會錢、還完貸款。合法化的性產業,讓她不用躲警察,得到合理的待遇。她算幸運,廢娼時,很多姐妹喪失工作,卻還有小孩要讀書、要付貸款,後來許多公娼只能轉做私娼,地下化後,整天給警察追,受黑白道跟客人的剝削,際遇淒慘。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號:Civil 09

     書名:人間社會學︰24則關於溫拿、魯蛇、

               大小確幸的生命故事

     出版日期:2014.07.01

     主編:何明修、劉鈐佑

     作者:陳宗延等人

     定價:320元

     ISBN:978-986-6525-81-0

 

 

社會學在衝啥?社會學只會亂?

社會學家柏格(Peter Berger)告訴我們,社會學的第一道智慧,即是「社會並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樣」。確實,社會學幫助我們卸下習而不察的刻版印像,在汙名與屈辱中找到人性尊嚴、在噤聲沉默中聽見良心與真理的呼聲、在權勢者的榮光中看穿隱形的特權。因此,社會學不但不是庸人自擾,而且還大有用!

本書精選了24則好讀又富有社會學關懷的精彩故事,與你分享台灣社會的人間百態。內容包括:血汗辛酸不為人知的勞動者(青年基層醫師、小模、消防員、跑單小姐、派遣青年)、挺身對抗不景氣或惡劣體制的戰士(薩克斯風工匠、工運人士、政治犯、文學獎棍)、只在新聞中見得到的陌生人(詐騙受害者、組頭、女僕)、外有形象內有隱情的工作者(中國台幹、資源回收者、有機農民)、在汙名與漠視中遭社會遺忘的人們(都市原住民、礦區原住民、失智老人、迫遷戶),以及另眼看待過後的日常生活情景(鄉民、天龍人、分手情人、奧客、家教老師)。

閱讀這些故事,你將瞭解到勝利者不是總如外表般光鮮亮麗,失敗者也並非缺乏競爭力咎由自取。個人的境遇,總由一股巨大而隱形的力量左右著,而社會學的意義就在於揭露出這些力量,讓我們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

【凝視人間.真情推薦】

這些人間故事,談的絕不只是私密絮語,也非窺奇的觀景窗,而是與社會脈絡環環相扣。每個人都是社會學家,都可以寫出人間異語。如果能多多傾聽,展現個體豐富的活性,我們可以對人跟社會的複雜有更多理解。
——陳玉梅(《蘋果日報》「人間異語」專欄記者)

很高興有這樣一本社會學科普書籍的出版。此書的各個故事,都非常具可讀性,不僅照顧到個人的生命故事,也描繪出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巨輪,如何將各個角落不同的人捲進歷史洪流中。
——王宏仁(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序飲食文化創意中的臺灣自信

 

林怡潔(中興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十九世紀時,從福建泉州渡海來高雄的陳福謙先生,早年以替人撐船營生累積資金,在打狗高雄)開港後,改從事出口米糖行業。日人來台成立了橋頭糖廠進行加工出口後,陳福謙不怕競爭,亦成立了第一個台資的加工糖廍,陳福謙有好信用、好眼光和好人緣,他訓練福建同鄉後進陳中和先生到福建各港口、橫濱、香港等港口去做貿易,帶回臺灣需要的物資和洋貨。陳中和先生後來亦獨立成立貿易公司「和興行」,這兩位陳先生可說是全球化浪潮下打拼的第一代臺灣奇蹟,成功建立一片事業。

 

經過兩位陳先生的巧思和努力,大自然資源中孕育的農業成果,便能成就大江大海的事業,正如詩人李白曾喻「大塊假我以文章」,其中有許多學問。而從陳福謙先生到現在,經過一個多世紀,臺灣的飲食文化已有其歷史痕跡和多元容納的特色,有北投酒家菜、左營眷村菜、南北客家菜,又有許多作家坐高鐵筆下寫各地小吃、寫市場生活,飲食文學蔚然成風,飲食的電影也展現了流行文化特色,我的朋友張玉欣還成立了以推廣優良飲食文化為志的《料理臺灣》雜誌,以及舉行中華飲食文化國際研討會等,我也忝為發表者之列,去年前往雲南發表並觀摩其他四大洲的學者研究。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序:用食物來認識世界

 

余宛如

(生態綠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食物人類學碩士

 

 

我們當代的糧食產銷體系已經破損了,一方面全世界一半的飢餓人口,都是那些小規模種植的自耕農或是佃農,另一半的世界,食物生產過剩,人們用宴飲來炫富。而另外一個現象是,許多過去習以為常的食物,可能消失,可能換個靈魂,我的意思是,就像基改大豆一樣,外觀仍然是大豆,但是誰都知道它連基因都變了!除此種種,我們今天桌上的食物,如果認真追究,生產的環節在近代已經因為歐盟的CAP法案,或是WTO等政治因素,而扭曲了生產地原本的社會結構、文化、與經濟等面向。這個扭曲的過程,可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可能是一個隱藏在角落的回憶。但消費者看不見,因為破碎與不透明的生產鏈,把消費者與生產者分隔在兩個世界。

 

是的,食物其實也很政治,就像在台灣發生的美牛議題一樣,美國牛隻的生產方式以集約蓄養、量產,精肉率等資本主義的思維,走向工業化,卻為人類帶來狂牛症的隱憂,但是在美方的壓力與自由貿易形式的關係下,台灣政府是難以拒絕開放的。除了美牛,檢視台灣的麵食習慣,也是因為外力形塑而成,在二戰後,因為國際米價較好,台灣米努力出口賺外匯,大量購買美援的小麥,加上來自中國北方省分的麵食族群,漢堡、麵條、麵包、西點等麵食,逐漸進入台灣日常的飲食文化中。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號:CS 01

書名:食物︰認同、便利與責任

Food: The Key Concepts

出版日期:2014.06.11

作者:沃倫.貝拉史柯(Warren Belasco)

譯者:曾亞雯、王志弘

定價:320元

ISBN:978-986-6525-82-7

 

 

「本書呈現了食物背後的認同如何被操縱、情感如何被截斷、社會關係如何被重組,以及吃錯食物的社會風險與個人風險。在讀完後,希望你也如被當頭棒喝一般,更能瞭解我們如何從每天維繫生命的食物裡,發揮自己的力量,解決當代食物的問題。」

——余宛如(生態綠創辦人)

「國外學界對於飲食文化教學已行之有年,重視全觀探討食物系統的社會和文化,本書做了很好的示範,適合師生、親子一起研讀討論。在食安問題與食物主權問題屢躍上新聞版面時,臺灣讀者對於飲食議題的知識期待,亦需要一些討論架構和議題為楔子。」

——林怡潔(中興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從「認同、便利與責任」的日常三角辯證做起,當個覺醒的飲食消費者!

 

飲食研究是個迷人而複雜的領域,汲取了諸多學科的素材與關懷,一方面有社會學、人類學和文化研究,另一方面則有經濟學、政治學與農業科學。本書為飲食研究的初心者,提出了令人振奮、條理清晰及跨取徑的豐富討論。全書除了以生動的個案研究為例來進行分析,還提供分條列點的章節摘述、富啟發性的思考問題,以及進階閱讀的指引。

為了釐清重要的相關議題,本書將食物選擇提煉為三種相互競逐的考慮:認同(消費者的記憶、情感與生命經驗)、便利(對價格與可取得性的考量)及責任(對於消費後果的覺察)。此外,本書深刻檢視了兩種差異甚鉅的餵飽世界人口的未來場景:科技修補(仰賴科學提供滿足我們未來食物需求的解決之道),以及人類學修補(寄希望於改變我們對食物的期待與實踐)。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科技大代誌

Jim Hightower

以汽車為例,自從亨利福特開始用大量生產的方式造車,這四個輪子的科技產物就在瞬間完全改變我們的地理景觀、環境、經濟、文化、心理……,可以說我們的世界幾乎完全為之改觀。不管是好或壞,汽車創造了高速公路、購物中心、麥當勞、得來速銀行,甚至還有美國搖滾樂團「海灘男孩」!

然而,這段汽車工業的發展過程,真正要講的並不是科技如何持續進步的故事,而是多年來小人物對抗企業鉅子的事蹟。這些平凡的人企圖將高唱著「踏步、踏步、踏步」進行曲大步向前邁進的科技力量導向人性化與民主化。例如,在密西根州的弗林特(Flint),浴血奮戰而不願屈服的汽車工人,他們在 1937 年發動英勇的靜坐罷工,爭取更好的收入與合理的待遇,不僅促使美國汽車工人聯合工會(United Auto Workers)成立,更帶入新的勞資權力關係,提高所有美國人晉升中產階級的可能性。此外,還有那些科學家、環保人士,以及其他草根運動者,他們不斷地努力,追求更環保、更安全、更節省能源的汽車(包括推動汽車科技改革,讓汽車不再使用汽油、不再補貼石油公司,也不再有石油戰爭)。

這些願意對抗當權者並挑戰現況的草根反叛者是美國民主精神的根本,而我們當前更需要這種反叛精神。如今,另一波新科技席捲全球,它被包在小小的晶片裡(以及由其驅動的電腦),根本又迅速地改變我們的世界,然而就如同汽車工業,改變帶來的不盡然全是好事。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文版序

Ted Smith


2001 年 3 月,我難得有機會與其他的美國同事造訪台灣,學習高科技發展對於這個面積不大但充滿活力的高科技島所造成的環境衝擊。我們也有機會分享過去數十年來,在矽谷毒物聯盟有關環境與職業健康工作的自身經驗。我們不僅學到許多關於污染的問題,也認識了正擴散全台的環境解決之道的前景。新竹公害防治協會、台灣環境行動網,以及台灣的一些非政府組織(NGO)與社區團體,主辦了這次的行程,並為我們引介許多人們、地方及污染,他們也和我們分享他們對於未來的希望。

雖然我們已經很清楚高科技發展在全球造成的衝擊,但在行程中我們還是學到許多—此行是我日後多次參訪台灣之始,特別是我更加瞭解台灣在全球電子業發展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從那時起,隨著全球品牌(如宏碁與華碩)的發展、半導體代工(如台積電、聯電等)的成長,以及特別是富士康和其他台灣特約製造商在全球生產鏈中漸增的支配力,台灣電子業的角色變得更為顯著。

電子業是世界上成長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製造業。網路經濟的迅速發展與擴張使得快速全球化成為可能,而高科技電子製造業空前的成長也助長了網路經濟。僅在一代之間,高科技革命便從它的矽谷發源地擴展到美國其它州,像是奧勒崗州、德州、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如今更成長到覆蓋全球眾多區域。現在一部典型的電腦包含世界各地所製造和組裝的各種零件—在新墨西哥州、德州、蘇格蘭、台灣或馬來西亞生產的半導體晶片;在新加坡或泰國生產的磁碟機;在台灣、中國或日本製造的平板液晶顯示螢幕;在中國生產的電路板;而組裝則可以在中國、墨西哥、印尼、菲律賓、印度、巴西或哥斯大黎加進行。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為何挑戰晶片?

邱花妹(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2013 年 12 月,全球最大半導體封裝測試大廠、年營收超過兩千億的日月光,偷排廢水汙染後勁溪,遭高雄市環保局裁罰,震撼台灣社會。日月光遭停工後,地球公民基金會與後勁居民、大高雄總工會、高雄市產總、電子電機資訊產業工會、中山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的同學,連袂在後勁溪畔召開記者會,要求日月光負責,且停工期間不得損害勞工權益。公民社會也持續發聲,要求市府嚴審復工、資訊公開、納入民間參與,呼籲日月光環境改善一次到位。

在地行動開展的同時,這波運動也出現了國際串聯。2014 年 2 月 12 日,地球公民基金會在台北召開國際記者會,責任科技國際運動網絡(International Campaign for Responsible Technology, ICRT)執行長泰德.史密斯(Ted Smith)透過 Skype 越洋連線,公布來自十八國五十個團體的連署,要求科技電子業負責任生產的環保團體與勞工組織,同聲譴責日月光的汙染行徑,並要求向日月光下單的品牌大廠負起供應鏈管理的責任,這波行動隨後得到蘋果、英特爾(Intel)、美信(Maxim)的積極回應。這波國際串聯之所以在短時間內得以成形,靠的正是《挑戰晶片》這本書的作者群自 2002 年成立的責任科技國際運動網絡。

透過參與台灣環境行動網、地球公民協會,到 2011 年兩會合併後的地球公民基金會,我有幸藉由這個國際網絡,連接在地與國際經驗,結識台灣與國際間為捍衛勞動權與環境正義、推動責任科技而奮鬥不懈的行動者。我也因此得以參與本書的撰寫及促成中譯本的發行。我想藉由這篇文章,簡要說明本書作者群及台灣的運動夥伴們為何、如何「挑戰晶片」。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夢醒時分:起身邁向友善科技

林名哲(台灣電子電機資訊產業工會秘書長)

我家在大約二十年前擁有第一台個人電腦,是奔騰286的主機,單色映像管螢幕,主記憶體只有12KBytes,硬碟容量是4Mbytes。那台電腦開機時會有巨大的風扇運轉及磁頭移動聲,功能也很有限,但看在還是小學生的我眼中,依然是富有科技感的新潮玩具。就像電影《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中的時光車,笨重、古怪,卻象徵當時人們心中的「先進」與「高科技」。

當時的我肯定無法想像,二十年後會出現可以隨身攜帶,具備高解析度全彩螢幕和觸控界面,而且運算速度和容量都數千倍於286電腦的平板電腦。這二十多年來,消費性電子產品日新月異,進步總是快過我們的想像力。唯一不變的是這些電子產品都是時代的尖端產物,持續象徵那個世代的最先進科技。

而設計以及生產這些電子產品的企業,和它們的產品共享相同的光環。在二十世紀末期,媒體報導的電子業公司,總是光鮮亮麗、營收屢創新高。在當中工作的個個是「科技新貴」,伴隨著團購名車、買豪宅一次付清等八卦新聞,他們成為所有年輕人追逐效法的對象。電子產業被捧上雲端,這次他們不只象徵先進,更代言了夢想。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綠色矽島夢︰晶片製造的全球挑戰

杜文苓(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

 

高科技電子產業自 90 年代開始,已成為全球最受矚目的龍頭產業,電子產品中的晶片製造,更是全球產業鏈的重要發動機,加速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就在這一波波的電子浪潮中,國際生產與市場的分工藍圖快速地擴張與改變,世界經濟體系使各國的生產交換關係更加緊密,而電子產業所標榜的創新研發成就與急速的成長現象,使全球各地無不為吸引高科技電子產業而爭相競逐。產業發展所帶來的新的社會相關課題,似乎總是隱藏在亮麗的數字背後,甚少引人注目或引發公共討論。

 

正因為大環境如此,《挑戰晶片》一書的出版顯得意義非凡。不同於坊間的高科技電子產業相關論著,此書不談比爾.蓋茲(Bill Gates,微軟創始者)、高登.摩爾(Gordon Moore,英特爾創始者)或麥可.戴爾(Michael Dell,戴爾創始者)等人如何在電子產業中開疆闢土的豐功偉績,或高科技產業的新經濟模型如何成功地被形塑;同樣著重高科技產業的描述與新經濟現象的分析,此書卻從環境永續與社會正義的角度,以及跨學科領域的批判性觀點,凝視電子產業發展模式的衝擊,講述對電子產業影響甚大的許多先鋒者與無名英雄,如人權律師霍爾斯、社區主婦羅絲、歐拉潘醫師和半導體勞工克拉克等人的故事,推崇她們用生命與行動挑戰缺乏社會責任的電子產業的勇氣,是改變電子產業、使之慢慢重視勞工與環境議題的幕後功臣。

 

本書談論分析當今最有影響力的產業,作者群是來自世界各高科技群聚所在地的研究者與運動者,與其他討論高科技發展負面影響的書籍 較不一樣的是,此書作者群並不侷限於單一議題或單一區域,而是跨越國界與專門領域的藩籬,揭露自己接觸高科技電子相關產業所在地的環境、勞動等社會課題,質疑並挑戰現今電子產業的運作模式與快速擴張所帶來的社會衝擊。各章節所拼湊出來的電子產業圖像,可以讓讀者用更鉅觀的視野了解電子產業的發展。而在批判之餘,此書也帶有社會運動家的樂觀使命感,提出高科技產業永續發展的方向與願景,並嘗試從過去經驗的分享與累積,梳理出社會改革的策略與步伐。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號:Civil 08

書名:挑戰晶片︰全球電子業的勞動權與環境正義

Challenging the Chip: Labor Rights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in the Global Industry

出版日期:2014.05.21

主編:泰德.史密斯(Ted Smith)、大衛.桑那菲(David A. Sonnenfeld)、大衛.佩洛(David N. Pellow)

譯者:地球公民基金會

定價:500元

ISBN:978-986-6525-80-3

 

 

本書挑戰電子業的「乾淨」神話,揭露晶片的黑暗面,讓我們看見高科技產業製造過程的全球化與電子廢棄物的跨國流通,如何在世界各地造成無數汙染與剝削,毒害環境與勞工健康。

全球化發展讓高科技產業得以將充滿毒害的製程轉移至工資較低、環境及勞工保護法令較為寬鬆的地區,並將有毒廢棄物輸出至窮國。這種先進國家對後進國家的剝削嚴重傷害當地環境與勞工權益,當地政府與企業亦時常成為幫兇。然而,全球化也提供契機,讓運動者得以進行跨國串聯,制定跨越國界的勞動與社會標準來協調各國政策,共同抵抗國際資本的施壓,阻絕產業界以低標準的勞動與環境規範創造競爭優勢的漏洞。

親身參與各國環境運動的作者群,透過美國、泰國、印度、中國、蘇格蘭、墨西哥、中東歐、台灣、日本等地的案例,讓我們看見站在第一線「挑戰晶片」的抗爭先驅如何應戰、如何運用各種極具創意的行動策略達到運動目的。揭露種種不正義,並非只為歸罪咎責,而是要重新闡明公部門及產業所應負的責任,提供更加人性化且得以永續發展的替代方案。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建民國,以進大同

楊友仁(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約翰.藍儂唱道"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be as one"

                  麥可.傑克遜唱道"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歷史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唱著「千古江山如詩如畫,

還我一個太平天下」

《共產黨宣言》寫著「全世界的無產階級,團結起來」

                 湯瑪士.佛里曼在印度班加洛市的高爾夫球場,打電話給他老婆說,「親愛的,世界是平的」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籍編號:FS-S12-1‧FS-S12-2

  書名:看不見的行動能力

     從行動者網絡到位移理論

  日期:2014年2月5日

  作者:林文源

  出版:中研院社會所(群學經銷)

  規 格:15.5 x 23 cm

  頁 數:480頁

  定 價:350元(平裝)、400元(精裝)

  I S B N:978-986-04-0139-4、978-986-04-0138-7

 

【內容簡介】

弱勢者有行動能力嗎?既有研究視野因為理論預設、切割個案,以及無視於現實的多變,往往將病患視為缺乏行動能力的弱勢者。本書以實作取徑剖析台灣透析病患行動案例,詰問社會理論、醫療社會學、科技與社會研究和各種實務取徑,為何無力看見弱勢者的能力構成與轉變,並提出漂移實作本體論、體制分析方法及位移行動理論作為回應。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書展      

 

世貿一館綜合書區B425 

 

B       

 

書展相關資訊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