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最渴望與你互動的網頁-- http://socio.com.tw/forum
群學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sociopublishing
(舊) https://www.facebook.com/sociosp
群學噗浪 https://www.plurk.com/socio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9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書名:工會:工會正義與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機制  

 出版社:台灣勞工陣線(群學經銷)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作者:張烽益、洪敬舒、楊書瑋、林佳和、周兆昱

    侯岳宏、林良榮、沈牧樺、葉永山

 規格:15 x 21 cm

 頁數:336頁

 定價:350元

 ISBN:9789868870703

 

勞工只想 搞好 工會

業主卻想 搞垮 工會,還要政府 惡搞 工會

到底工會怎麼  的?

 

《崩世代》金鼎獎得獎團隊,打造年度熱血鉅獻

台灣勞工不當勞動的辛酸血淚

只有工會能讓我們緊密依偎

所以

「搞工會」,錯過了這次……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家庭與婚姻(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三之1) 

 出版日期:2012年5月

 作者:孔祥明、伊慶春、李大正、林如萍、曹惟純

    章英華、陳玉華、陳怡蒨、陳信木、陳寬政

    楊靜利、葉光輝、謝雨生、簡文吟

 規格:15 x 21 cm

 頁數:336頁

 定價:350元(精裝)/300元(平裝)

ISBN:978-986-03-2402-0(精裝)/978-986-03-2403-7(平裝)

 

 書名:心理、價值與宗教(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三之2) 

 出版日期:2012年5月

 作者:朱瑞玲、周玉慧、林本炫、郭文般、陳杏枝

    陸 洛、傅仰止、黃囇莉、瞿海源

 規格:15 x 21 cm

 頁數:383頁

 定價:350元(精裝)/300元(平裝)

 

ISBN:978-986-03-2404-4(精裝)/978-986-03-2405-1(平裝)

 

 書名:社會階層與勞動市場(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三之3) 

 出版日期:2012年5月

 作者:李易駿、杜素豪、林宗弘、紀金山、張苙雲

    張峰彬、張晉芬、陳婉琪、黃美玲、楊孟麗

    蔡明璋、謝幸燕、謝雨生、關秉寅

 規格:15 x 21 cm

 頁數:374頁

 定價:350元(精裝)/300元(平裝)

ISBN:978-986-03-3474-6(精裝)/978-986-03-3473-9(平裝)


 



【內容簡介】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劃從1984年和1985年的第一次調查起算,迄今已25個年頭。今將研究成果依其類別集結成冊,推出一系列共3本的專書,分別是《家庭與婚姻》《心理、價值與宗教》《社會階層與勞動市場》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讀

純正都市的挑戰與機會

顏亮一(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副教授)

 

「純正性的觀念只是一種保存城市菁英文化的手段嗎?還是它可以用來保障每個人居留於其生活與工作地點的權利?」[1]這是作者雪倫.朱津在本書《裸城》(Naked City)中所提出的基本問題。


朱津長期任教於紐約市立大學,為美國知名的都市社會學者。她的主要著作除了本書之外,還包括《閣樓生活:都市變遷中的文化與資本》(Loft Living: Culture and Capital in Urban Change, 1982)、《權力地景:從底特律到迪士尼世界》(Landscapes of Power: From Detroit to Disney World, 1991)、《城市文化》(The Cultures of Cities, 1995)、《購物點:購物如何改變了美國文化》(Point of Purchase : How Shopping Changed American Culture, 2004)等。其中《權力地景》一書還獲得美國社會問題研究學會所頒贈的C. Wright Mills大奬。在這些著作當中,有三本可說是她長期關注紐約市中心發展的研究成果,亦即《閣樓生活》、《城市文化》以及《裸城》。貫穿於朱津這套「紐約三部曲」的共同主題乃是:資本與文化、權力與美學、現實與再現之間的交互作用,如何影響了紐約的都市發展與都市生活。


在最早出版的《閣樓生活》一書中,朱津觀察到在19601970年代,由於城郊化與去工業化的影響,許多原先居住在紐約市中心的中產階級遷離市區,遺留下許多無人居住的老舊建築。另一方面,這些閒置的建築由於租金低廉,因此聚居了許多年輕藝術工作者,並進而在當地創造出某種特殊而有品味的生活風格。然而緊接著發生的是,開發商看準了這種生活風格對中產階級的吸引力,於是重新整建這些老舊建築,並以高價出租或出售。這麼一來,不但原來長居於此的居民因負擔不起高昂的租金被迫搬遷,最後連藝術工作者也沒有能力在當地繼續居住。取而代之的是藝廊、精品店、高檔餐廳以及高級住宅,造成了所謂「縉紳化」(gentrification)的現象。


而催生了《城市文化》一書問世的原因,則是從1980年代起持續擴張並主導了紐約都市發展的「符號經濟」(symbolic economy),包括了觀光業、媒體業與娛樂業等。朱津刻意模擬了美國城市學者同時也是重要的公共知識份子孟福(Luis Momford)經典著作的書名The Culture of Cities,但是將「文化」一字改為複數Cultures,一方面表明了對大師的致意,二方面則用以凸顯她對文化這個概念有不同的看法。雖然兩本書都在探索都市設計、民主與市場經濟之間的關連,但是朱津不認為都市文化是靜態地存在於城市之中;相反地,文化是各種不同社會群體在城市的公共空間中爭取生活方式再現的一種動態過程。朱津在本書中檢視了藝廊、公園、餐廳、族裔商圈等場所,指出紐約的公共文化乃是在不同族群的對話過程中持續不斷地生產。但是她同時也提出警告,如果任由符號經濟的商業力量不斷地侵蝕公共空間並壟斷城市文化的再現,那麼紐約將會失去真正由市民所共享的公共文化。


就朱津本身的學術研究歷程來看,《裸城》可說是「紐約三部曲」的一個總結。本書書名得自1948年一部以紐約為背景的同名電影,因為朱津認為這部電影呈現了一個「純正的」紐約。如果說「縉紳化」是《閣樓生活》的核心概念,而「公共空間」是《城市文化》的核心概念,那「純正性」就是《裸城》的核心概念了。純正性的英文為authenticity,在台灣還有其他翻譯法,包括「真實性」與「本真性」等,而其意義大抵上指的是事物原有的、道地的或正宗的特質。會產生追求純正性的動機,通常是因為有太多以假亂真的複製品魚目混珠,使人分不清真假(例如,我們會問哪一家才是正宗的淡水魚丸,或想要體驗真正的古鎮生活;我們會問哪一家是真正的九份芋圓,或想要體驗真正的礦村生活)。換句話說,純正性是一個關乎事物歷史起源的問題,是一種尋覓過往的懷舊情懷。但就像處理「文化」這個概念一樣,朱津對純正性的定義也是動態的。她所謂的純正性不只是過去世代留下來的文化特色,也包括了當前世代所創造的文化特色;換句話說,城市的純正性乃是在起源與新開端的對話與張力下形成的,這也造就了她所謂「城市的靈魂」,像是電影《裸城》中所呈現的那種紐約的形象。


而本書副標題《純正都市地方的生與死》(The Death and Life of Authentic Urban Places)則是挪用了另一位美國重要公共知識份子珍.雅各(Jane Jabocs)在1961年所出版經典作品的書名:《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一書國內讀者應該不陌生,在都市規劃與都市設計領域中,該書更已列為學生必讀的教材。事實上,雅各在美國的都市規劃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因為她是反對現代主義都市規劃的先驅之一。雅各認為現代主義規劃師所倡議的大規模都市更新以及嚴格的土地使用分區正是摧毀城市最大的殺手,因為這種規劃會破壞城市空間紋理、瓦解社區生活、以及扼殺經濟創新,最後只會形成統一、單調、荒蕪的都市環境。相對於現代主義的城市規劃,雅各主張有活力的城市應該具備如下的空間特質:混合使用的街道、容易穿越的小街廓、不同時代的老建築、以及高密度等。唯有這種都市環境才能容許多樣性的存在,並進而孕育出人性化且民主化的都市生活。雅各所提出的這些觀點不僅改變了紐約的城市規劃,更對日後美國都市規劃政策的走向有深刻的影響。


然而,站在二十一世紀的時間點上回首紐約半個世紀以來的都市發展,朱津看到的是和雅各相當不同的紐約。正如她在《閣樓生活》中所觀察到的,雅各所追求的多樣性與小尺度街道生活在《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出版後的二十年間,很弔詭地被房地產商所實現,而真正長居於此的民眾則遭受迫遷的命運。又如《城市文化》中所發現的,儘管世紀末的紐約族群景觀遠比雅各的時代更為複雜而多元,這些族群景觀非但未呈現於符號經濟主導下的公共空間之中,反而在私人的保全與監控下被排除在公共生活之外。接續上述二書的研究,《裸城》探討的是紐約自世紀之交以迄今日,文化與政治經濟之間辯証關係的發展過程。


從都市純正性的角度切入,朱津分析了她所謂的「奇特空間」、「共同空間」以及「終點文化」。「奇特空間」帶領讀者穿梭於布魯克林區、哈林區與東村等三個地點的時空之中,考查純正性對地方所起的作用。在1980年以前,這些地方都因為與紐約的都市再開發計劃脫節,因而保有了某些獨特的都市形式與都市生活。布魯克林區原本是一個工業區,後來因紐約市工業外移而留下大量閒置廠房以及中低階層的勞工鄰里;哈林區是一個傳統的非裔美人社區,因為市政府長期忽略,形成一個治安不佳但卻有街道特色的地區;東村則是一個學生與藝術家聚居的地區,該區也一直是政治抗議的大本營。這三個地區由於時間積累下來的傳統,各自形成了某種純正性。然而在1980年以後,由於媒體的大力吹捧,新一代的中產階級開始對這些地區的純正性感到興趣,結果形成新一波縉紳化的浪潮,最後威脅了純正性本身的存在。


「共同空間」檢視的是紐約的公共空間。朱津首先對聯合廣場與世貿中心場址進行比較,前者是市府委外經營的開放空間,後者則是由公部門直接管理的紀念空間。弔詭的是,一反學術界對於公共空間的理解,由於種種歷史因素,私人經營的聯合廣場反而比政府管理的世貿中心場址更受人們歡迎,更接近純正公共空間開放與民主的理想。其次,在紅鉤球場的例子中,朱津說明了從1970年代開始在此販賣拉丁美洲食物的小攤販,如何利用食物純正性的號召,成功地為自己在該地取得合法營業的權利。而在東紐約的一處社區農園,朱津則記錄了貧困的社區民眾如何利用環境守護以及都市村落等想法建構純正性,獲得市民的支持,抵擋了市府與開發商對其鄰里的破壞。在這些案例中,純正性的建構連結上了法國社會理論家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所稱的「城市權」(right to the city),也就是居民可以公平使用因其勞動所創造之地點的權利。


最後,「終點文化」分析了純正都市地方在文化與資本交互作用失去純正性的普遍性過程。這種過程通常始於某個個地區傳統製造業的式微,因而轉變為藝術工作者的基地;接著而來的是文化展示與消費事業的出現;最後則是在高檔連鎖商店和豪華住宅的進駐後,窮人、非白人、以及藝術工作者被驅離,而地方的純正性也因此終結。為了挑戰「終點文化」這個看似不可逆轉的過程,朱津和雅各的著作展開了對話。


在價值信念上,朱津同意雅各的觀點,認為她所追求的有歷史特色的街區、以及各種不同階級與族裔的混居,正是都市純正性的一種表現。但是朱津認為純正性不只是一種都市居民的想像,它同時也是一種權力的載體,關乎了哪種純正性、誰的純正性更為「純正」,以及,在這種純正性的名號下誰享有都市空間的使用權。將權力加入純正性的觀念中,不僅開展出階級與族裔不平等的向度,同時也牽引上全球經濟發展對紐約都市空間的影響,這正是雅各沒有意識(或刻意忽視)的政治經濟脈絡。雅各沒有理解到的是,她看到的紐約乃是一個處於全球經濟發展特定歷史階段的紐約:製造業開始外移,金融業與服務業即將興起。這也難怪雅各為了保護純正的都市地方而對抗國家大規模的都市開發,卻未料到她所珍視的純正性到頭來反而被開發商綁架,成為炒作房地產的工具,在市場機制之中將地方導向了「終點文化」。


因此,朱津批評雅各過分相信市場機制,只看到了國家大規模都市開發對純正性造成的威脅,卻未警覺市場會以另一種形式摧毀純正性。此外,雅各也未認識到只要有適當的公共政策,國家在維護都市的純正性方面有其不可或缺之處。例如國家可實施租金管制、提供小商業貸款、給剛創業的公司或年輕學徒特殊待遇等,這些措施都可有效防止地方經濟被大企業所吞併。換句話說,相對於雅各對國家的不信任與排斥,朱津反而認為國家的介入才能保障城市純正性的續存與開展。


閱讀《裸城》,很難讓人不聯想到一個「山寨版」的紐約東村,亦即2007年六月在台北出現的「南村落」。「南村落」是作家韓良露替師大商圈所取的地名,也是她在趨勢科技公司的支持下於該商圈開設餐廳的店名,同時又是她所創立的商圈組織的名稱。韓良露宣稱師大商圈和紐約格林威治村或東村有許多相似之處,她以類似雅各描繪格林威治村的筆調敘說「南村漫步」的經驗[2]:清晨出門可以看到徹夜未歸的外籍酒客在公園涼亭中彈唱;傳統市場中攤販叫賣著來自各地的特色產物;早市後到義式咖啡店小啜一杯;接著在名人故居的巷弄中流灠古厝,緬懷故人;用完異國風味的午餐後,則閒晃到舊書店去和店主串門子;黄昏時分商圈熱鬧了起來,可以邊吃小吃,邊看著喝啤酒的老外與和狗玩耍的小孩;夜晚則可以欣賞各式各樣的街頭表演。好一幅多元且豐富的都市村落景象!即使「南村落」沒有格林威治村的藝術家,也缺乏東村的政治異議傳統,但它的確有著一種未經安排、有機形成的都市純正性。


不少人批評「南村落」是當代台北中產菁英對理想都市生活的想像,然而我們其實很難抗拒「南村落」所建構的誘人圖像,也不能否定這種「純正都市生活」的正當性。不過這裡的重點可能是:這種生活是在什麼社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誰有機會享受這種都市生活?


師大商圈後來的發展大概是韓良露始料所未及的。2010年底,她的南村落公司與交通部觀光局合作,將台北大安區的永康街、青田街與龍泉街結合成「康青龍」生活街區,其中龍泉街就是師大商圈的主要街道。2011年九月,行政院文建會舉辦了第二屆「台灣國際文化創業產業博覽會」,「師大巷弄散步道」也是當中最重要的主題。在這些政策的影響下,師大商圈在短期內就從一個地區型的商圈轉形成為國內外知名的超大型的觀光商圈,不論是遊客量或攤販數都成倍增長。除此之外,在師大商圈的名聲被打響後,房仲業者與投資客立即聯手炒高一樓店面的地價,使得稍具人文氣息或異國情調的店家或被抬高的租金所迫、或被售地可得的高價所誘,紛紛遷離了師大商圈,取而代之的是眾多販賣流行服飾的小攤販。到了最後,由於商圈活動對於當地住戶生活干擾過大,導致居民聯合要求市政府禁絕當地住宅區的商業活動,造成了極大的爭議。反諷的是,韓良露所眷戀的純正性,正是透過她的「南村落」之手,就此一去不返。


純正都市地方的生死戲碼在台北(或台灣其他城市)上演的方式自然不同於紐約,但正如我們在師大商圈中所看到的,純正性的觀念確實不失為一個檢驗文化、資本與都市空間三者彼此交互作用的有力工具。當代的台北仍保有很多純正的都市地方,其中有些關乎舊的起源,例如歷史街區、宗教活動、特色餐飲、夜市、特定商品的聚集地等等;有些則關乎新的開端,例如新住民聚集的商圈、藝術工作者的集居地、公平交易農產品的市集、人民表達政治訴求的場所等等。在我們欣賞與享受這些純正都市地方之際,《裸城》提醒我們,若要避免走向「終點文化」的不歸之途,我們必須認真思考本文開頭所提及的,純正性的觀念如何「可以用來保障每個人居留於其生活與工作地點的權利」這個重要的問題。




[1] Sharon Zukin On her book Naked City: The Death and Life of Authentic Urban Places. A Cover Interview of December 16, 2009. http://rorotoko.com/interview/20091216_zukin_sharon_on_naked_city_death_life_authentic_urban_places/?page=1

 

[2]韓良露,〈南村漫步:為「南村落」誕生而寫〉http://www.southvillage.com.tw/article_lu_0002.html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裸城》新書BV搶先看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殖民主義與文化抗爭 新書座談

一、講者:游勝冠 

  臺灣雲林人,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

  著有《臺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

二、時間:2012年5月4日(星期五)

     晚上 19:30~21:00 

三、地點:Rebirth Cafe & Restaurant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 86 巷 19 號 B1

rebirth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思想地下室:曲木下的台灣人身體

一、講者:吳易叡

牛津大學衛康醫學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中研院史語所博培計畫人員。研究興趣包含世界衛生組織、精神醫學、跨民族議題。 

二、與談人:黃婉君廣恩養護中心護理師 

三、主持人:王永婷(師大台文所) 

四、時間:2012年3月24日(六)

     下午 14:00~17:00 

五、地點:Rebirth Cafe & Restaurant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 86 巷 19 號 B1

rebirth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多向視」(1)

柯裕棻談《猿猴、賽伯格和女人》 


主講人:柯裕棻(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 

時 間:2012 年 2 月 15 日

    晚上 19:30~21:00 

地 點:Rebirth Cafe & Restaurant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 86 巷 19 號 B1


 《猿猴、賽伯格和女人》是反經典的經典,書中內容串連科幻與科學的無限想像。本場座談將放下嚴肅的學術探討,帶領讀者從電影、文學和音樂等途徑,認識這部經典不同的一面。

 rebirth  

免費參加 自由入座 

 《猿猴、賽伯格和女人》簡介 

→ 哪裡可以買到《猿猴、賽伯格和女人》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 1 章

城市與自然

 

  1995年夏天,熱浪襲擊芝加哥市。7月裡,有超過一個星期的氣溫高達華氏100多度。到了7月20日,合計700多人死亡。新聞報導稱它是「自然災害」(natural disaster),反常氣象的不幸後果。艾利克.克萊能伯格(Eric Klinenberg)在2002年的《熱浪》(Heat Wave)這本書中,針對這個事件做了社會探查。他發現,大多數死者是獨居老人。悲劇並非單純的自然災害,而是年長者的社會隔離、公共救助緊縮,以及鄰里衰敗的後果。多數受害者是老人,他們獨自住在缺乏社區感,街頭危險明顯可見的鄰里中。許多可憐的孤立老人受困於自宅,只有公共衛生官員的零星訪視,他們死於過熱。但這場災難不是高溫的後果,高溫其實經過了一整套複雜社會與政治關係的中介。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措嘞等」校園系列活動——臺大場

請點→哪邊可以買到《崩世代》

每一個世代都存有每一個世代的危機
而我們這個世代,又將面臨著什麼樣的危機?
當失業率攀升、貧富差距擴大、國家債台高築、人口逐漸衰減時
你能想像:未來,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嗎?
台灣社會的崩壞已是當前的現在進行式
倘若你和我們一樣憂心忡忡,請來與我們共同討論
究竟要如何扭轉現今的頹勢!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崩壞的時代,沒有人是無辜的。

導致崩壞的人有錯,但你我更是罪無可赦!

因為是我們裝聾作啞、坐以待斃,才會放任崩壞在眼前發生。

快點讀完《崩世代》、快到座談現場來,一起集思廣益、力挽狂瀾!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我的眷村‧遊玩創作營」 

《扶桑花與家園想像》新書座談側記(三)


people2.jpg  

這部分是百花齊放的會後討論,各式各樣的提問與意見傾巢而出,礙於篇幅限制,只能精選幾項呈現。首先將探問阿巫與妹妹為何會在身分認同上產生差異?又是在什麼時候開始認同母系的身分?而外台會秘書長周思諾則從不同的立場與位置,來思考壓迫與邊緣化。最後阿巫將分享她的寫作修煉方式,讓每位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作參考。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我的眷村‧遊玩創作營」 

《扶桑花與家園想像》新書座談側記(二)


hanbi.jpg  

阿巫分享完個人的眷村經驗後,接下來張翰璧老師將分享《扶桑花與家園想像》的成書經過與內容大要,並與大家一同討論外省人與眷村書寫的未來。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我的眷村‧遊玩創作營」 

《扶桑花與家園想像》新書座談側記(一) 

 

主持人:楊佳嫻(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博士)

與談人:利格拉樂‧阿巫

     原住民文學作家,著有《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穆莉淡MULIDAN:部落手札》

     張翰璧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副教授,《扶桑花與家園想像》主編

撰 文:啾漢卿

*利格拉樂‧阿「女烏」之「女烏」字,在文中皆以「巫」代

cover.jpg  

「2011我的眷村‧遊玩創作營」的最後一堂「課」,邀請《扶桑花與家園想像》[1]的主編張翰璧老師,以及書中討論的作家(也就是被研究對象)利格拉樂‧阿巫來到現場。座談中除了簡介本書的誕生過程與精彩內容,兩位座談人和現場朋友也分享了彼此的「眷村」經驗,呈現殊異多元的眷村樣貌和族群故事,大大拓展書寫眷村的可能。阿巫更是傾囊相授寫作的「五覺心法」,為每個有志從事創作的後進,指出一條文筆修煉之路。接下來群學將陸續整理當天側記並公布上網,敬請期待。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子報發送日期 : 2010/9/1
 

訂閱 / 取消訂閱 回圖書館首頁
館址:23574 臺北縣中和市中安街八十五號  TEL:(02)2926-6888 No.85 Zhong-an St., Zhonghe City, Taipei County 235, Taiwan (R.O.C)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哈佛大學生 一頭栽進日本二手書世界


轉載自《大紀元》新聞網

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b5/9/8/5/n2613717.htm

8/5/2009 8:53:50 PM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來、我拿走,只有貧窮留下/藍佩嘉

2009-06-27 工商時報

出處: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304+122009062700386,00.html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名稱:媒體觀察站

目主持人:管中祥蔡蕙如

時  間:7/10()下午六點十分~七點

頻  道:教育廣播電台(全國聯播)

錯過的朋友,點此可重新收聽或下載(點選播出日期與時間98/7/10 18:10那個 )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公民新聞平台獨立特派員製作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部落客宣言》譯後記 2009/6/24


我翻譯的第二本書六月份由群學出版了,這一本是YY與我首度攜手合作,看了熱騰騰的新書,心中百感交集。

過去九個月,我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帶著YY跨過半個地球在翡冷翠生活近七個月,從南歐到北歐,從東歐到西歐,再於兩個月前回到台灣,馬不停蹄的找屋搬 家。直到兩週前書出版的那個禮拜,家裡發生一件大事,剎那間彷彿時間靜止,流淚再流淚、傷痛又傷痛、難過復難過,很想就此停下,但現實終究推著你往前走, 只能匆忙收拾一切繼續跑給時間追,世界不會因為悲傷而靜止,唯有在奔跑時不斷按著傷口,讓疲倦沖淡疼痛。

回到這本書,Ilya的推薦序(導讀)寫的精彩,YY的感想把自己與部落格的關係做了很棒的延伸,出版社傳來的讀者回應都還不錯,身為譯者算是沒 有辜負Erik與出版社的信任。我稱不上是部落客,更不是言論自由主題的專家,充其量是大潮流下的一個小浪花。書的感想留給讀者想像,我想談談這本書中文 版出版過程的故事。

去年四月,我正忙著翻譯上一本《比較霸權》,偶然和群學編輯有通信的機會,正好替自己的好友Erik詢問英文著作翻譯的可能。嚴格來講,這本書並 不是嚴肅的學術著作,一開始還擔心在出版不景氣的情況下,群學沒有出版意願。想不到,信寄出去一個小時不到,群學就傳來願意出版的善意回應。當我把這個消 息告訴Erik時,Erik顯得相當開心,並馬上去信詢問倫敦的出版社相關的版權問題。但是,倫敦的出版社要版權,也要預付版稅。這一點Erik相當不能 接受。根據他自己的說法,他不曾從自己的任何一本書賺到任何錢,就連這本賣得還可以「小書」也是如此,版權既然還在他手上出版社應該沒有權這樣做吧?

我跟Erik討論了一下,他原本打算自掏腰包由我翻譯,然後跟英文版一樣放在網路讓人免費下載。我一直瞭解Erik對市場經濟的痛惡(有興趣的人 可以看他的另外一本書Surviving Capitalism),所以隨即告訴他如果他願意,那我可以義務替他翻譯放到網路上。當我們為這些問題煩惱時,群學把我們攔下,表示就由他們出面和英國 的出版社洽談相關的費用。當初我和群學接洽時,對群學說版權屬於Erik,所以應該可以由他直接授權給群學出版,現在加上這筆對出版業不算少的成本,我忽 然覺得對群學有點不好意思了,但群學顯然沒有因此而打退堂鼓,把版權費攬下來,也決定由出版社支付我的翻譯費。問題一下子變得簡單,剩下的就是翻譯了。

這本小書寫得有趣,翻起來相當痛快,我先試翻了一天,大約可以有十頁左右的進度,所以我樂觀的估計如果我全心全意翻兩個禮拜就可以完成了。不過當 時我正在與《比較霸權》奮戰,只得把這本小書先擱下,每隔一段時間就發信追一下群學版權的處理進度,就這樣六月時版權似乎已經拍定。期間我又拜託Ilya 之後協助校訂,以及書出來之後寫篇導讀,談談台灣部落格圈的現況。六月我和YY出國開了一次會,回來之後我又轉往中國做田野,書一直跟著我到各地,就是沒 有時間好好翻譯。

我在中國時從Erik的部落格得知他生病消息,他的右頸部處長了一顆很大的東西,學期末我跟YY與他們全家吃飯時就看到了,只是忘了提醒他要去看 醫生。Erik對於看病相當不安,尤其是後來的癌症檢查。我寫信安撫他,告訴他一切都會沒事,沒想到事情還是發生。過幾天的部落格,Erik寫到自己被驗 出癌症,整個世界對他來說似乎從光明變黑暗,瞬間不一樣了。當時,我人在中國,沒有辦法第一時間幫上忙(就算我在台灣又能做什麼呢?),只能透過電子郵件 幫他聯絡有可能提供援助的人,當我從桃園落地的那一天,清大的吳老師傳來訊息,要我與台大的陳耀昌醫師聯繫,讓Erik去台大著名的國際門診看診。我趕緊 撥電話與他聯繫,電話那頭傳來的聲音還是那樣宏亮,但心情顯然不再開朗。

安排好他去看診,我回到新竹,那時候我跟YY正在準備我們的婚禮,拍婚紗、訂餐廳一切瑣事緊接而來,還有我們要到歐洲訪問一年的事都要安排。手上 的《比較霸權》一定要在出國前完成,只能抓到一點點空檔,偶而翻個一兩段,總算在前往台大探病的那一天把第一章趕了出來。我跟YY帶著稿子走進Erik在 台大醫院的病房,還沒開刀的Erik看起來精神相當不錯,比較憔悴的是旁邊的Diane。給了他們兩個最深情的擁抱之後,我把這份「小禮」送給他,對他來 說能不能活下去似乎是當下最要緊的事,所謂的學術成就、出版、著書都不再那麼重要了吧?但Erik顯然很珍惜這份小禮,當時病情還不明朗,我們都不確定他 是否有機會看到書出版,我只是期待這本書能夠變成一個支持他對抗下去的力量。

接下來就是Erik的手術與三十三次的化療(整個治療過程的心情都可以在 Erik另外一個blog,My Cancer Diary 讀到,他有意把這個治療過程也寫成一本書),而我跟YY則是忙著籌備婚禮,還有出國的一切。夾在大喜與大悲兩端,我跟YY的心情既矛盾又複雜,但我們又能 做什麼呢?九月底,帶著近一百公斤的行囊飛往義大利,行李中還帶著兩本我要翻譯的書,《部落客宣言》當然也在其中。

到翡冷翠之後,這本書馬上變成我與YY的娛樂之一,我們快樂的漫步在托斯卡尼的山間,夜晚的時光少了紛擾,就加緊翻譯的速度,兩個人共同討論。而 Erik在十月初接受完化療之後,開始他漫長的復原過程,他近乎無法進食、喝水,夜晚幾乎痛到睡不著,這一切讀來都令人辛酸。十一月,Erik慢慢回到他 的工作,我馬上把書即將完成的消息告訴他,希望他寫一篇中文版的序言,他很快就傳來。十一月底,我跟YY終於把第一稿完成(我們不是專業的譯者,翻譯速度 很慢)。十二月我把修整過的譯稿寄給群學,並且希望他們可以在二月底學校開學之前讓這本書出版,祝賀Erik康復回到學校。但,出版作業的複雜不如我們外 人想像,小出版社經營很辛苦,一個人當七個人用,在其他書需要優先出版的情況下,這本《部落客宣言》最終的成品總算在六月出爐。

你們手上拿到的書就是成品了(什麼?你還沒買?那就快去買一本。相信我,你絕對不會後悔!),Erik很開心的拿著三本到巴黎送人。經過兩個多禮 拜的考驗,網路上有幾篇不錯的迴響,也上了中國時報的開卷。Jerry說翻得活潑生動,出版社也收到一些不錯的回應,但是如果沒有Erik自己的妙筆,我 們又怎麼能夠生花呢?希望這本精彩的書能夠打動更多人的心。

出處:Tsungyi 翡冷翠筆記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部落格與言論自由

2009/06/22 by Keflavík

群學出版社六月出版了一本很好看的書:部落客宣言。這本書算是最近看的書籍裡頭最喜愛的一本書了。

作者林瑞谷(Erik Ringmar)教授現任教於交通大學。原先在倫敦政經學院任教的他,曾經由於部落格上的言論與書寫遭受到其所任教的學校打壓,讓他親身體會了言論自由的 許多矛盾,以及部落格對於現代社會的衝擊。這一本書,寫了林瑞谷教授部落格被打壓的故事,也寫了言論自由與部落格之間的關連,也提醒了我們言論自由並不如 我們所想的那樣理所當然且真實存在。

在此引述個人相當喜愛的一小段,可約略涵蓋本書所談的內容:

網際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網路革命使得過去沒有聲音的人得以發聲,將權力賦予過去沒有權力的人。歷史上首度出現一個沒有編輯篩選的地方,沒有人擋在演 說者與聽眾之間;公共領域的面積不再是有限的商品,價格跌到近乎於零;任何人只要能夠接上網路,就可以不耗費任何成本成為他(她)所擁有的報紙、廣播電台 與電視台的老闆。我們可以自由自在地說話,聽眾人數遠遠超越過去。

今天也是歷史上第一次人類有機會完全落實我們曾經得到的承諾。今天可能真的有言論自由,網路就跟共和國派革命份子曾經描述的公共領域一樣,是一塊引人注意的平等國度。

(......) 我們在此之前都沒發現,掌權者的發言與其他一般人的發言是兩碼事。一般人沒有言論自由,有的只是遭到限制的發言、躲在匿名背後的發言、擔心引來報復的發 言、會惹來官方譴責與逮捕的發言,以及會讓自己變成官僚、公司與學校黑名單的發言。事情就是如此,部落客隨時處於被威脅與被恐嚇的狀態中,也常常被要求閉 嘴、噤聲或者被炒魷魚。這些事情完全合法,而且越來越普遍。


西方民主社會的言論自由真的存在嗎?言論自由的意義與界線為何?部落格出現後帶給現代社會什麼衝擊?部落格有什麼可貴之處?林瑞谷在這本書向我們提醒了這些問題的存在,也嘗試回答這些問題。對於部落格、網際網路、社會、傳媒有興趣的人,我相信你們都會喜歡這一本書。

出處:Consciousness

socio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